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经皮肺动脉取栓术
志愿者为居民检查身体
周口淮海医院开展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
辉县市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
舞阳县开展免费体检质控工作
胡大一心脏康复工作站落户镇平
职工在健身操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跳操
河南省“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电话、邮箱
精准救治 助力39岁卒中患者康复
1
11 1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精准救治 助力39岁卒中患者康复
 

通讯员 李合华

   初春的一天,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被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神经内科三病区(脑血管病、认知与障碍性疾病科)医务人员的手中。这背后,是一个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从突发卒中到身体功能恢复正常,39岁的患者陈先生用14天完成了惊人的蜕变。这一切,离不开医务人员的专业救治与悉心守护。
    2月6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上班第一天,家住辉县的陈先生正准备收心投入新一年的工作。19时50分,运动后的他与朋友们聚餐。然而,欢乐的聚餐氛围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适打断。刚坐下不久,陈先生突然感到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左侧歪斜,随即感觉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无法上抬,左手失去了活动能力,左下肢更是完全无力。朋友们见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将陈先生送往当地医院。
    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第一时间为陈先生测量了血压和血糖,发现他血压高达177/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指尖血糖为6.0毫摩尔/升。到达当地医院后,医务人员安排陈先生紧急进行头颅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可能。随后,当地医院迅速决定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而,在复测血压时,发现陈先生的血压高达160/130毫米汞柱——远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阈值(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毫米汞柱)。考虑到静脉溶栓治疗可能导致脑出血并发症,当地医院立即启动转诊机制,将陈先生紧急送至新医一附院进行治疗。
    当天20时57分,陈先生被送至新医一附院急诊科。正在值班的神经内科三病区主治医师刘丽快速评估后发现,陈先生虽然神志清醒,言语流利,但存在明显的口角右偏及左侧肢体瘫痪症状,NIHSS评分(评估急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为8分,属于中度致残性卒中。值得庆幸的是,发病时间仍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且复测血压已降至146/86毫米汞柱,心电图显示正常,无其他溶栓禁忌证,完全符合溶栓指征。在与陈先生的家属充分沟通后,在刘丽的指导下,急诊科护士立即静脉注射替奈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DNT时间(指急性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19分钟。在陈先生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中,刘丽等人未发现头颈部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经过静脉溶栓治疗,陈先生的左侧上肢功能出现短暂性改善,但左侧肢体无力好转不明显。22时20分,为了进一步治疗,陈先生被收治于神经内科三病区。
    在这里,医务人员给予陈先生精心照料和积极的药物及康复治疗。陈先生的头颅磁共振平扫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出现了大面积脑梗死。针对这一情况,医务人员迅速制订了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的治疗方案,预防脑疝。
    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陈先生的病情开始好转:在发病24小时内,他的左侧上肢已经能够上抬,并且有了一定的抗阻力,左手也能抓握。虽然陈先生的左侧下肢仍然无法活动,但是其家属和医务人员都没有放弃。经过7天的积极治疗,陈先生的左侧下肢可以在床面上平移,左侧上肢的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在发病后的第11天,他的左侧下肢终于能够上抬;第14天,他能够独立行走,且没有明显的偏瘫步态。这对于陈先生来说,意味着他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看到陈先生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其家属感激不已。在陈先生出院当天,其家属郑重地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送到了主管医生刘丽和医护团队手中。

 

科室简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脑血管病、认知与障碍性疾病科)是神经感染与免疫特色专科病房,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全科医学及神经内科专科规培基地,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基地,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神经感染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诊疗、科普教育和长程管理。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