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肺结核: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鸡眼与跖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每周一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每周一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每周一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过敏性鼻炎的诊疗与预防
阿立哌唑口溶膜的独特优势
1
11 1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肺结核: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马彦民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又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各种器官,肺部是最容易被入侵的部位,其他部位(如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等)也可继发感染。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其他部位都可能发生结核病。肺脏是最常被侵犯的器官,肺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80%以上。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患的一种慢性且缓发的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唱歌时,均会产生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经消化道传播,比如饮用未经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而感染。还有极少数患者,通过皮肤破损、黏膜接触等途径感染。
    感染风险主要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有关。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者以及职业性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员,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治疗可以缩短传染期,降低传播风险;规范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国家对符合条件的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那么,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应该去哪里就诊呢?
    我国结核病防治实行归口管理政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结核病患者及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后,应及时转诊至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诊疗。结核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与治疗,可享受国家相应的减免优惠政策。
    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热、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河南省的省、市、县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为方便结核病患者及可疑症状者就诊。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
    早期: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治疗可以避免机体组织出现不可逆性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同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病药物对代谢活跃、繁殖旺盛的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发挥抑制和灭杀的作用。
    联合:不论原发性结核病还是继发性结核病,都需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既可以避免或延缓耐药性,又能提高杀菌效果。联合药物中既要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要有细胞外杀菌药物;既要有适合酸性环境的杀菌药物,又要有适合碱性环境的杀菌药物。
    适量: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很多抗结核病药物有毒副作用,如果剂量过大,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可产生毒副作用;如果剂量不足,血药浓度过低,又达不到抑菌、杀菌的目的,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规范用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灭杀困难的顽固性细菌。如果用药不规范,将会引起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造成治疗失败,使治疗更加困难。
    全程: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评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的时间。1个疗程通常为3个月,全疗程一般是1年或1年半。短程化疗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一般情况下,结核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并发症比较严重,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不排菌、病灶稳定且症状较轻,患者可居家治疗。
    家庭调养对结核病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在饮食上,患者要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