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你了解结核病吗 |
|
□高三有 结核病发病是指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未得到控制,引起咳嗽、咯痰、低热、盗汗、咯血等临床症状。1岁以内人群、青少年和老年人,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好发人群。结核病患者处于传染期,可以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将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在空气当中,健康人群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易被感染,只有少数人易发展为结核病患者。 当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大而感染者抵抗力低时,就会发生结核病。 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5%~10% ,多数发生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的1年~5年。 因此,对于没有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者会发展成为结核病患者。 哪些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 呼吸道吸入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是否发病,不仅与感染的菌量有关,还取决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正常时,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将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消灭,不会发生结核病;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就能诱发结核病。 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者,罹患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者,接受血液透析者,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疲劳状态者,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均是结核病高发人群。 为何服用预防性抗结核药 结核病的发病是漫长又隐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抵抗力的强弱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潜伏感染到结核病的发病,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甚至终身为潜伏感染者,并不出现咳嗽、咯痰或长期低热、盗汗的症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表现出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也可以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目的就是避免成为结核病患者。 结核病预防性用药适应证 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需要较长时间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未接种卡介苗,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者;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者;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的患儿。 怎样预防结核病 及时发现和治愈家庭中患有结核病且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结果呈阳性的成员;对于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未发生结核病的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减少严重性结核病的风险因素(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但是不能完全防止结核病发生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度的户外活动,对增强抵抗力也有帮助,可以预防结核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