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这个整形外科瞄准了科技创新 |
|
(上接第1版) “医学+X”推动创新 2024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支持“三大医科院”(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真正把医学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医学+X”模式,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强调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产生,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激发了王军杰和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多学科联合科研,落实科技创新引领临床医学发展的想法。 王军杰领衔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团队,整合了院内内分泌、整形外科、血管外科、中医药等专业的医疗力量,形成了内外融合、中西贯通多学科“临床+科研”团队。这一团队已经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中文核心文章10余篇,编写专业书籍3部,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 王军杰说,这些创新实现了“医学+多学科”,具体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就是在慢性创面治疗上实现了内外科、中西医、全身与局部三结合,对每一位慢性创面患者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不仅如此,王军杰和团队还致力于在“医学+中医药”的相关科研领域取得进展。他们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多种中药汤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GFG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研究中,他们发现,PRP在单独治疗糖尿病足创面及其他慢性创面局部有极好的效果。于是,王军杰和团队选择将GFG局部应用与加味桃红四物汤等中药汤剂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加快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 在绿原酸拮抗内毒素和阻断内毒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绿原酸抗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及其内毒素实验研究等研究中,王军杰和团队的研究灵感、材料也来源于中医药。实验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可以中和内毒素,对抗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据此,王军杰和团队已经开发出以绿原酸为主要原料的消毒剂,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消毒,也可以用于医院等特殊场合的消毒。 现在,“河南省整形外科领域科研转化的黑马”是不少同行对王军杰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团队的褒扬。在王军杰看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要站在对未来宏观产业发展和技术趋势方向的远瞻上。他希望能在下一个5年里,和团队一起继续为“基础研究+临床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产业培育”的创新生态搭建添砖加瓦,助力河南整形外科相关产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