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产后1小时——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期 |
|
□刘芙蓉 新生儿出生后即可进行母婴肌肤接触,能够增进母婴亲密关系、保持体温。医务人员应支持产妇尽早开始母乳喂养。研究结果表明,产妇在产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新生儿延迟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新生儿出生后的1小时,是建立母婴情感联系、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关键期,它奠定了整个母乳喂养过程的基础。 肌肤接触早、吸吮早和开乳早是这一时期的重点。母婴接触可刺激产妇的迷走神经,增加催产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频率,有助于早期建立母乳喂养关系。 初乳的重要性 新生儿出生后的1小时内,可以开始母乳喂养,频繁吸吮可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使新生儿尽早吃到富含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和其他重要营养素的初乳。初乳不仅有助于提供新生儿所需的营养,还能增强免疫力,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 促进乳汁分泌 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可以刺激产妇的乳腺,促进乳汁的分泌。新生儿频繁吸吮能够刺激乳头上的神经末梢,释放出催乳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对于乳汁的分泌十分重要。 肌肤接触的重要性 肌肤接触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将皮肤紧贴产妇胸前的皮肤。 与产妇进行肌肤接触,可以为新生儿提供安慰和安全感。这种接触不仅能帮助新生儿稳定情绪,还能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至少持续1小时的肌肤接触有助于新生儿适应新环境,使新生儿的体温维持稳定。 如何进行肌肤接触 医务人员需要迅速擦干新生儿的身体,并将新生儿放到产妇的胸前,用毯子或布盖住新生儿的后背,进行保暖。如果室温较低,可以用帽子或毯子裹住新生儿的头部,减少热量散失,肌肤接触至少进行1小时。产妇可以平躺、坐起来或靠后躺着,将新生儿抱在胸前,选择自然舒适的体位进行互动。 肌肤接触的反应 这种肌肤接触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新生儿的本能行为和反应包括9个阶段:出生后啼哭、放松、觉醒、活动、爬行、第一次休息、熟悉、吸吮、入睡,可能持续几分钟~1小时或更长时间。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生儿适应新环境、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步骤。 新生儿与母亲肌肤接触后,会趴在母亲的身体上休息一会儿,然后警觉地睁开眼睛,开始对母亲乳房的气味做出反应,移动整个身体缓慢地靠近乳房,尝试自主含乳,找到乳头后开始吸吮。需要注意的是,肌肤接触必须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产妇或新生儿有特殊情况,如疾病或手术等,医务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肌肤接触的方式和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肌肤接触的力量 初乳量虽然不多(每次只有2毫升~10毫升),但是它的作用可不小,能够预防新生儿感染、过敏、黄疸,有助于检查新生儿胎便,以及小肠发育是否成熟。即使新生儿有所感染,也会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 肌肤接触的意义 母婴进行肌肤接触,不仅能够给新生儿提供安慰和安全感,还能促进母婴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刺激产妇乳汁的分泌,给新生儿供应成长所需的营养,还有助于调节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和血糖水平;来自产妇皮肤、黏膜表面和肠道的微生物在新生儿体内定植,有助于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和过敏等疾病,且母乳喂养时间更长。 产后1小时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期,产妇和医务人员应该共同努力,确保新生儿在这一时期内得到充分的母乳喂养。产妇分娩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将新生儿放在产妇身边,进行肌肤接触,并鼓励产妇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