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积极心理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昏迷患者侧卧的夹腿垫
在希望的田野上——基层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新安实践”
1
11 1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在希望的田野上——基层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新安实践”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游新苗

   7月23日中午,在新安县北冶镇裴岭村东陈庄二组的一片秋田里,80岁的杜晚子正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松土除草。不了解内情的人根本想不到,眼下,这个精神抖擞的老人,曾在半年前,因为急性卒中经历了一场“生命时速”的竞赛。
    “老人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县医共体基层急诊急救服务能力的提升,从到达卫生院急诊科大门到开始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只有23分钟!”裴岭村卫生所医生刘海子说。目前,通过卓有成效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建设,新安县已基本实现了“总院接得好、镇级接得住、村级兜得牢、哨点织得密、基层能力强”的“五新”局面。如今,像刘海子这样起步500米的“吹哨人”就超过200名。

“两个缩短,三个提升”,成效看得见

   2019年8月,新安县被确定为洛阳市唯一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近年来,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新安县人民医院)围绕“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共体建设路径,以实现“两个缩短,三个提升”(缩短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首次医疗干预时间;镇村两级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提升、镇村两级医务人员自信心提升、基层患病群众获得感提升)为主战略,在希望的田野上,打造了一张医疗惠民的“新名片”。
    “事实上,我们乡镇卫生院才是医共体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北冶镇卫生院院长姚文伟说。自2021年3月以来,在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的帮扶下,北冶镇卫生院急诊急救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2022年4月,成功开展了豫西地区乡镇卫生院首例急性卒中溶栓;2022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救治单元现场验收;2023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卒中救治单元现场验收。截至目前,在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的对口帮扶下,北冶镇卫生院胸痛溶栓3例、急性卒中溶栓33例,救治例数位居全县乡镇卫生院首位、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三;北冶镇卫生院DNT(患者从到达医院门口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最短13分钟,DNT中位数缩短22分钟,被河南省胸痛中心授予省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引领单位。
    “乡镇卫生院开展溶栓工作特别困难,全国其他地区还是刚刚起步,新安县已经走在了前列!”中华医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培训工程脑颈血管及外周血管超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脑卒中质控中心主任宋彬彬说。截至目前,洛阳市的49家乡镇卫生院共开展静脉溶栓227例,其中新安县县域卫生院溶栓104例,这是国内首次单一县域卫生院溶栓超过百例的县。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增强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分级诊疗制度得到充分体现。
    “乡村是基层急救的‘最初一公里’,也是最薄弱的一环!”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柳杨说。2023年9月4日,该县全面启动村级胸痛、卒中救治哨点建设,以县医共体总医院牵头、乡救治单元带村、县质控中心验收的形式,压实救治单元哨点建设主体责任,发力村级服务能力建设,将努力建成“镇村15分钟急救圈”作为愿景,由胸痛、卒中救治单元牵头,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对辖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宣教,再由县医共体总医院胸痛、卒中质控中心进行验收,全力使村医成为起步500米的“吹哨人”,对患者早期识别,有效缩短胸痛、卒中、创伤患者的首次医疗干预时间。

主战略、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同向发力”

   记者在新安县五头镇中心卫生院见到张东亮时,这位刚刚从神堂村卫生所指导工作回来的卫生院院长,在谈到基层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话题时,深有感触地说,新安县的工作做得这么扎实,他们全域12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和各村室负责人一致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主战略、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同向发力”。
    确立县三级急诊急救能力全面提升主战略。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以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聚焦“县域就诊率90%、基层就诊率65%”两项分级诊疗指标,从对百姓健康危害较大、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急症入手,依托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打造“县-镇-村”三级救治网络,构建三级在中心、二级在单元、一级在哨点的体系,在12家乡镇卫生院创建规范化“三大”救治单元,逐步使315名村医成为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吹哨人”。
    急诊急救与临床服务驱动“十大中心”主引擎。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高质量建成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2023年,荣获省卫生健康委颁发的三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双奖”(“头雁奖”和“鸿雁奖”)单位,高标准通过洛阳市内首个县域“A级急救站”验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省卫生健康委“百县工程”要求的新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中,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在全市率先、全省第一梯队实现创建“大满贯”。如果说“五大中心”解决了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兜得住”的问题,那么新临床服务“五大中心”的成功创建更实现了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接得好”的目标。
    发力起跑一公里夯实“三大单元”主战场。2022年5月,新安县医共体总医院在前期实现信息化建设“县乡村一体化”和“高效同质化诊断”的基础上,发力“同治”,将急救力量“三大单元”主战场前移至乡镇,在全省率先启动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单元建设,将乡镇级急诊急救体系“接得住”作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通过“五上门”(培训上门、指导上门、设备上门、药品上门、质控上门)举措,初步实现了“县乡两级同诊同治”;全域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现场验收,随着急救力量“三大单元”主战场前移,解决了乡镇“接得住”的问题。
    围绕起步500米打造“村级哨点”主阵地。2023年9月,新安县通过胸痛、卒中哨点建设,打通急诊急救最后500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急性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均能完成心电图检查,能在确诊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0分钟内给予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药”,能在患者确诊急性心梗后30分钟内将患者转诊至能够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上级医院。目前,该县已验收通过胸痛救治哨点51个、卒中救治哨点101个。村卫生室卒中、胸痛、创伤哨点每创建成功一个,医共体为卫生室点亮一颗星,直至三颗星全部点亮。2024年年底前,将达到全县村级救治哨点全覆盖,305个村卫生室全部“上星”。
    柳杨说,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永远是医共体建设的主线,百姓的获得感更是医共体建设的初心。未来,医共体将每年验收哨点服务能力,决定“亮星”情况,并后续利用多媒体将三星地图向群众动态公布,让群众自主选择身边优质的医疗资源,兜牢生命安全最大民生。
    (本文图片由刘云飞、游新苗摄)

 

 

 

 

北冶镇卫生院4块金光闪闪的奖牌

 

 

一名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

 

 

工作人员介绍新安县河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哨点建设情况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