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博 文/图
案例一 田某,男性,59岁,教师。 患者头部受直接暴力撞击后,当即短暂昏迷,苏醒后神志不佳,头晕,头痛,大小便不能自理,1个月后到笔者所在处寻求治疗。 症状 头晕、头痛间歇发作,脉沉细稍数,舌质暗红、有瘀点。 诊断 头痛(脑震荡后遗症)。 治则 活血化瘀、重镇安神。 方药 当归12克,醋郁金15克,三七粉(冲服)5克,丹参30克,菊花15克,磁石30克,红花、牡丹皮、乳香、没药各9克,珍珠母30克,琥珀(冲服)3克,醋三棱15克,醋莪术15克,胆南星9克,甘草6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二诊 服药后,患者头痛、头晕减轻,仍失眠、多梦,脉沉细稍弦,舌质暗,瘀点消失。在上方基础上,去掉胆南星,加炒酸枣仁30克,桃仁12克。共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三诊 服药后,患者头痛、头晕、失眠均消失,但饮食欠佳。在上方基础上去掉乳香、没药、磁石,加焦山楂、麦芽、陈皮各15克,以调理胃气。 四诊 服药后,患者各种症状均已消除,大小便已经能够自理。 按语 头乃精明之府,脏腑之精血皆注于脑,卒然受外界暴力挫伤,而致气滞血瘀脑窍,故见头痛不堪,脑窍瘀闭,神明失常等症状。脑震荡后遗症,属于中医跌仆损伤头痛,辨证多按血瘀头痛治疗,主要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佐以重镇安神的药物,故可使逆乱气血循经归道,错乱神志得以安定。治疗后期,加上理气健脾之品,可固护后天之本,以滋先天,阴阳内外通达而效佳。 案例二 安某,男性,54岁。 患者因劳累过度和休息不好,逐渐感觉头晕、头痛,严重时如刀劈般,双目视物模糊,感觉有云雾遮挡,少眠多梦,身困无力。患者经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疑为“脑瘤”。患者后来因头痛剧烈,难以忍受,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 神志清,精神欠佳,头痛,失眠,脉弦细稍数,舌质红、少苔。 诊断 头痛(神经性头痛)。 治则 滋阴养血、补肾养肝。 方药 生地、熟地各15克,制何首乌30克,当归12克,白芍24克,丹参20克,川芎、牡丹皮各9克,磁石、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钩藤20克,白芷9克,细辛(冲服)3克,藁本、菊花各9克,甘草6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二诊 患者服上药后,头痛已大减,脉弦细,舌质红。效不更方,继续服药3剂。 三诊 患者头已经不痛,有时感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脉沉细无力,舌质红、苔薄白。 方药 熟地24克,制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当归各12克,白芍24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磁石30克,菊花12克,珍珠母、怀牛膝各30克,琥珀(冲服)3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甘草6克。 四诊 患者服上药5剂后,症状消失,临床痊愈。为巩固疗效,予下方:熟地24克,制何首乌、怀牛膝、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2克,白芍24克,山茱萸、茯苓各15克,牡丹皮12克,泽泻、菊花各12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共15剂。 患者服药15剂后,身体恢复正常,精力充沛,饮食增加,睡眠好,视物清晰。 随访患者2年,未再复发。 按语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凡内伤外感之邪,上扰清窍或遇情志刺激,肝阳偏亢,或气血阴精不足,不能上染于脑,或跌仆损伤,瘀血停滞,皆可发病。综观该患者脉证,乃因工作繁忙,过度劳累,伤其肾阴,肾虚及肝,风阳上乘,神明被扰所致。方中生地、熟地、何首乌、枸杞子、怀牛膝、当归、白芍、丹参,滋阴养血、补肾养肝;珍珠母、石决明、磁石、钩藤、菊花,潜阳熄风;川芎、细辛、白芷、藁本,通络止痛。诸药配伍,使肾阴充足、肝血旺盛、阴阳调和,故病获痊愈。 (作者为河南夏氏中医阴阳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人,供职于河南省职工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