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任他!” □郭 涛 文/图
在豫西农村老百姓心中,有两种人可以尊称为“先生”,一种是传道授业的老师,一种是救死扶伤的大夫。时至今日,村民还习惯地称医生为大夫,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家祖传三代从医,父亲是赤脚医生,诊所设在我的家里。我是在药房里长大的,由于家庭条件的关系,弟兄们多,药房就是我的“容身之所”。刚进入药房能够闻到中药的清香味儿,久而久之,我受父亲的熏陶,目睹了他用几种草根、树皮以及几根小小的银针,解除患者的痛苦,给患者带来希望的场景。大学毕业后,我随父亲在诊所从医,一干就是20多年,深得群众的信任:“郭大夫,你给我开几剂汤药吧!我的胃胀得难受。”“他治病效果好,我们信任他!” 中医药在农村已经“扎根生芽”,深受村民喜爱。中医药在慢性病调理方面,特别能够发挥出独特优势。这几年,我时常运用药食同源这一特性,建议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辅助食用芝麻、大枣、核桃仁、黑木耳、生姜等,屡获良效。 前段时间,一位80岁的老太太得了面瘫,找我治疗,我用《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加减方配合针灸治疗。一周后,老太太的面瘫好了,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也有优势。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致死率高,且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上,冠心病(胸痹)比较多见,以气滞血瘀型较多,如新安县一位85岁的老先生,患了冠心病,经过服药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来到诊所找我治病。我运用中医思维,采用中医疗法,用经方治疗。老先生服药数天后,其家人反应效果良好。再如一名小儿反复出现口疮,也曾服药治疗,仍反复发作。我接诊这名患儿后,用吴茱萸研粉,用醋调配好,敷于其脚心(也就是涌泉穴)处,晚上敷药至第二天早上,持续几天,患儿痊愈了。还有一名婴儿夜啼,每到晚上就哭闹不止,我诊断其为小儿脏燥证,让其服用几剂中药后,孩子哭闹停止了,能够安稳睡觉了。我深知,中医治疗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灵活遣方用药,就能取得预期效果。 中医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之说,意思是上等医生能医治国家的弊病,中等医生能医治人的弊病,下等医生能医治身体的各种疾病。同时,中医不仅能治身体疾病,还注重调理心理疾病,让患者心情舒畅,从而尽早治愈疾病。总之,作为一位中医人应具备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术,勤术古训,博采众方,方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孟津区红光村卫生所,本文由本报记者刘永胜整理)

郭涛为患者治疗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