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三伏贴不是人人都能贴
“防艾专家进企业”走进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入社区开展健康防控专题宣传活动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完成机器人辅助下脑干血肿清除术
鹤煤总医院精准微创 为肺癌患者切除病灶
遗失声明
洛阳市中医药学校2025年招生简章
1
11 1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三伏贴不是人人都能贴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郜 蕾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各大医院和中医馆的三伏贴门诊迎来了就诊高峰,长长的队伍成为夏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中医“冬病夏治”的经典疗法,三伏贴蕴含了千年中医“天人相应”的智慧,但其背后的学问和讲究也不少。
冬病夏治正当时
    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玲燕介绍,三伏贴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核心思想。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毛孔舒张,气血运行通畅,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时期。三伏贴正是利用这一时机,将由生姜、白芥子、细辛等温热性中药制成的膏剂,贴敷在足三里、肺俞、膏肓等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调理体质的目的,尤其对冬季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贴敷时间应严格与三伏天对应,通常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一次。每年中伏天数存在不同,当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此时需要在中伏加贴一次,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三伏贴的每次贴敷时间应根据年龄和体质灵活调整,成人贴敷时间一般为2小时~4小时;儿童皮肤娇嫩,贴敷时间较短,一般为0.5小时~2小时,以避免药物刺激引发不适。
    张玲燕说,三伏贴的核心理念是“冬病夏治”,较适合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关节疾病患者、脾胃虚寒人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多因阳气不足、寒气内伏,夏季贴敷可借助自然阳气增强免疫力,减少冬季发作。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关节疾病与“寒邪侵袭”有关,夏季阳气旺盛,此时驱寒除湿效果显著。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寒胃痛等脾胃虚寒人群可通过温阳健脾的贴敷治疗,逐步改善虚寒体质。
三伏贴并非“万能药”
    但三伏贴并非“万能药”,有明确的禁忌人群。哮喘急性发作、高烧不退等急性病发作期患者需要先进行急症治疗,其间不宜贴敷;孕妇、哺乳期妇女贴敷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皮肤严重过敏者、皮肤有破损或湿疹者,贴敷易引发皮肤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过于娇嫩,且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症状,不建议贴敷;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也避免贴敷,以防加重病情。
    贴敷前后的注意事项同样重要。贴敷期间应严格忌口,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及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以防影响药效或引发过敏。贴敷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微发红、瘙痒,属正常反应,切勿抓挠;若出现明显红肿、起疱,应立即取下药膏并咨询医生。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淋雨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防止寒气入侵,影响治疗效果。
    张玲燕提醒,三伏贴通常建议连续使用3年以上,以充分发挥药效,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每个人体质不同,建议在贴敷前咨询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是否适合,避免盲目跟风。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