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荐
口腔溃疡(俗称“烂嘴”)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溃疡。口腔溃疡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影响进食、说话和日常生活。在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口腔疾病,特别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较为常见。口腔黏膜炎(尤其是真菌感染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在癌症放化疗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80%。 那么,口腔黏膜疾病到底是什么?它会自愈吗?口腔溃疡和口咽念珠菌病又有什么不同? 口腔黏膜疾病是指发生在唇、颊、舌、牙龈、上腭、口底等黏膜部位的病变,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较有代表性。复发性口腔溃疡包括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病等。除此之外,部分口腔黏膜疾病如口咽念珠菌病和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艾滋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各类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会自愈吗?口腔黏膜疾病不一定会自愈,其愈合情况取决于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健康状况。如果超过两周病情没有缓解,建议患者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以防癌变。 口咽念珠菌病和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不然。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口腔溃疡和口咽念珠菌病的区别。 1.发病原因不同 口咽念珠菌病的发生与白色念珠菌(一种真菌)有关。当宿主的免疫力下降后,非致病性念珠菌会转化成为致病性念珠菌,引发口咽念珠菌病,使口腔黏膜受损。 口腔溃疡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口腔溃疡,从而给口腔健康带来影响。 2.症状不同 口咽念珠菌病的症状较明显,是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引起的真菌感染,一旦发病,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及糜烂的症状,尤其是舌背乳头会出现团块萎缩情况,周围的舌苔明显增厚,病情严重者会丧失味觉。 口腔溃疡可见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严重时会波及咽部黏膜。在发病期间,口腔溃疡的面积不断增大,数目明显增多,而且会产生剧烈疼痛,令人难以忍受。 3.治疗措施不同 口腔溃疡是口腔内出现白色溃烂,一般可以自愈。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含漱液(康复新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瓜霜凝露(凝胶)或补充维生素,或服用消炎药、清热去火药。 口咽念珠菌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使用制霉菌素(口腔悬液、含片)、咪康唑(口腔贴片、口腔凝胶)等药物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持口腔健康不仅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疾病,还能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面是维护口腔健康的一些注意事项: 1.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2分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2.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去除牙刷无法清除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3.使用含氟或抗菌漱口水,帮助减少细菌,预防龋齿。饭后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4.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和全谷物。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5.多喝水。喝水有助于清洁口腔,促进唾液分泌,预防口干和龋齿。 6.戒烟限酒。吸烟、喝酒会增加口腔癌、牙周病和牙齿变色的风险。 7.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8.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至少一年一次。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