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迪
在妇产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神情焦虑的患者:一些人拿着HPV(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结果,红着眼眶担忧自己离癌症不远……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推广,宫颈病变得到越来越多女性的关注。然而,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催生了更多的认知偏差。从对“宫颈糜烂”的过度解读和诊断到对HPV的恐慌反应,这些误区不仅增加了女性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导致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时机。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这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并用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宫颈病变。
“宫颈糜烂”就是病,得赶紧治
“宫颈糜烂”就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现在医学已明确,“宫颈糜烂”大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女性的生理周期里,雌激素水平波动,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会受其影响发生位移。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柱状上皮外移到宫颈阴道部,由于柱状上皮很薄,透出下面的血管,从外观上看,宫颈就像是“糜烂”了。青春期、孕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容易出现这种生理现象。
HPV感染就一定会得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超过99%的宫颈癌病例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有关。这导致许多检测出HPV阳性的女性感到极度恐慌,仿佛自己即将患上宫颈癌。其实,HPV有200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1年~2年内清除大部分的HPV感染,通常不会引起病变。只有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可能慢慢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
假如现在有一名女性体检时发现HPV16(人乳头瘤病毒16型)检查结果为阳性,但宫颈TCT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会建议她半年到一年复查HPV和TCT,同时嘱咐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在许多情况下,病毒在复查时会被检测为阴性。因此,查出HPV阳性,不要绝望,定期复查、积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应对HPV感染的关键。
没有症状就不会有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在早期往往表现得非常“隐秘”,缺乏显著的症状,这导致许多女性误以为自己身体很健康,从而忽视了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实际上,许多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在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白带轻微增多,或者偶尔出现接触性出血。这些微小的症状常常容易被忽略。等出现明显的症状,例如阴道不规则出血、大量恶臭白带、下腹部疼痛等,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
以宫颈癌为例,早期的宫颈癌可能仅在宫颈表面存在一些肉眼难以辨识的微小病灶。随着肿瘤的逐渐生长并侵犯周围组织,才会显现出上述的典型症状。因此,不管有没有症状,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若10年内完成连续2次HPV筛查或联合筛查,或者完成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且最近一次筛查时间在5年内,筛查结果均显示正常,同时无HPV相关疾病治疗史等高危因素,满足这些条件的女性,65岁时可终止筛查。对于那些存在宫颈癌高风险因素的女性,建议将筛查年龄提前至25岁之前。同时,建议在首次性生活后一年内进行初次筛查,并相应地缩短后续筛查的间隔时间。虽然阴道炎与宫颈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是长期患有阴道炎可能会导致阴道内环境恶化,从而引发宫颈炎症。炎症不仅会削弱黏膜屏障,增加HPV病毒入侵风险,还会导致免疫抑制,使身体难以清除致癌因素,从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打了HPV疫苗就不会发生宫颈病变了
HPV疫苗的出现,给预防宫颈癌带来了曙光。不少女性认为,打了HPV疫苗就万事大吉,不会发生宫颈病变了。实际上,HPV疫苗虽然能有效预防大部分由特定HPV亚型引起的宫颈病变,但是并非100%能杜绝。
目前,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3种类型。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型和18型,这两种高危型HPV病毒是导致约70%宫颈癌病例的元凶;四价疫苗在预防HPV16型和18型的基础上,还能预防HPV6型和11型;九价疫苗则覆盖了更多的HPV亚型,能预防约90%的宫颈癌。需要注意的是,HPV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HPV感染,接种HPV疫苗后仍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例如一名女性在接种HPV疫苗之前已经感染了HPV31型病毒,那么疫苗对于这种既有的感染将不会产生效果。因此,即使接种了HPV疫苗,有性生活的女性仍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便有效预防宫颈病变。
有宫颈病变要切除子宫
当被诊断出宫颈病变,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切除子宫,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其实,这要根据宫颈病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大多数宫颈癌前病变,比如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约60%会自然消退,一般建议定期观察,每6个月~12个月复查一次HPV和TCT检查。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尽管存在发展成宫颈癌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通过实施宫颈锥切术,可以切除病变组织并保留子宫。术后定期复查,许多患者仍能保持生育能力。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宫颈癌进展至较晚期阶段,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局部手术无法彻底清除时,或者患者年龄较大且无生育需求,医生综合评估多种因素后会建议采取子宫切除术。因此,女性在发现宫颈病变时,不必着急切除子宫,应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病变程度、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制订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宫颈病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存在错误认知。希望通过本次科普,大家能够走出这些常见误区,正确面对宫颈病变,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守护自己的宫颈健康。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