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耐药结核病的现状、危害和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重症腹泻
谷雨时节:健脾祛湿的养生智慧
每周一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急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1
11 1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谷雨时节:健脾祛湿的养生智慧
 

□张永华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地间水汽氤氲,雨水增多,空气中湿度显著提升,中医学将其归纳为“湿邪当令”的特殊气候特征。本文从中医理论、饮食、起居、经络、情志等方面,系统介绍谷雨时节的科学养生方法。
中医理论基础
“湿邪困脾”的节气特点
谷雨处于春末,自然界阳气旺盛但阴气未消,形成“阳盛阴未衰”的格局。从五行看,此时土气旺盛,对应人体脾胃系统。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外界湿气过重易损伤脾阳,导致运化障碍,即“湿邪困脾”。典型表现为头身困重、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大便黏滞等。现代医学也表明,高湿度环境会抑制胃酸分泌、减慢胃肠蠕动,与中医理论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谷雨时节相对湿度达75%~85%,需要特别注意脾胃养护。
饮食调理
“药食同源”的祛湿良方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针对湿邪可选择以下食疗方法。
健脾祛湿类: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山药、芡实等。
推荐五行祛湿粥: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山药50克,莲子15克,茯苓15克,加水熬煮,每天早餐时食用。
芳香化湿类:陈皮、砂仁、藿香等。药物的挥发性成分能醒脾开胃。
利尿渗湿类:冬瓜、黄瓜、莴笋等,含水量高且富含钾元素,促进水液代谢。冬瓜带皮煮汤,效果更佳。
患者需要忌生冷油腻饮食:冰激凌、冷饮等寒凉食品易伤脾阳,糯米制品、肥甘厚味易助湿生痰,均应节制。
起居运动
“内外兼修”的祛湿之道
起居方面,保持室内湿度50%~60%,勤晒被褥衣物,避免汗出当风、淋雨涉水。运动时宜选温和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散步等,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上下对拉刺激脾胃经络。建议在胃经当令(7时~9时)、脾经当令(9时~11时)进行运动,效果更佳。运动后可以按摩健脾要穴:足三里穴(膝盖下,胫骨前缘一横指处)、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每穴按压3分钟~5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经络养生
穴位祛湿的独特优势
经络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针对湿邪推荐以下穴位: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合穴,健脾和胃、扶正祛邪,拇指按压每次3分钟~5分钟。
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合穴,专治脾湿不运导致的浮肿、泄泻,可配合艾灸,每天15分钟~20分钟。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此为同身寸,下同),胫骨前缘两横指处,为祛痰湿之要穴,拇指按揉顺时针36次、逆时针24次。
艾灸疗法适宜谷雨时节,用纯艾条悬灸上述穴位,距离皮肤2厘米~3厘米,每穴灸10分钟~15分钟,至局部潮红,借温热效应振奋脾阳、排出湿邪。
情志调摄
脾胃健康的精神因素
中医认为“思伤脾”,谷雨时节肝气易亢,克犯脾土,需要保持情绪平和。推荐情志调节法:
静坐观息:晨起静坐10分钟,专注呼吸。
春日踏青:接触自然,观赏新绿,舒缓情绪。
音乐调理:聆听《高山流水》等舒缓曲目,降低应激激素水平,改善消化功能。
谷雨时节,人们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调理,增强脾胃功能、祛除湿邪,为夏季健康打下基础。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