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长垣:为基层医疗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
河南省人民医院为国内最低龄罕见气管肿瘤患者保肺
AI辅助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获突破
“是她,就是她”
1
11 1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省人民医院为国内最低龄罕见气管肿瘤患者保肺
 

本报讯 (记者朱晓娟 通讯员李伟博)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魏立带领团队,为年仅11岁的成成(化名)实施罕见气管肿瘤微创手术,为患者成功保肺。这是国内成功救治的该类疾病年龄最小的患者。
一个月前,成成(化名)因反复高热,被诊断为“肺炎”,但治疗一周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经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发现,成成右侧气管被肿瘤堵塞。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经诊断,确认为恶性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且多发于小涎腺、舌下腺等,极少发生在支气管。由于发病位置罕见,发病年龄远低于该病症的平均发病范围,成成的病例引起了专家团队的高度重视。
腺样囊性癌对放化疗不敏感,获益最大但风险也最高的是胸外科手术。按照传统手术方式,根治肿瘤需要开胸,手术切口长20厘米左右,还需要切除病变一侧全肺。但成成年纪尚小,如果就此失去一侧肺叶,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影响。为此,魏立邀请呼吸科、儿科、医学影像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病理科多位专家会诊,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采用胸腔镜辅助切除病灶,将支气管与气管端侧吻合,实现气道重建。
手术当天,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魏立带领团队,精确定位,成功切除肿瘤,随后又克服气管与右下肺支气管口径大小不匹配、吻合长度不够等难题,实现支气管—气管端侧的完美吻合。经过5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仅在成成右侧腋窝下方留下一个不足5厘米的切口,且位置隐蔽,既达到了根治的目标,又成功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