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晓娟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措施,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重视,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推动医院药事及用药管理的规范、合理,更好地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7月30日,由医药卫生报社主办,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原药事月月谈》第五期通过线上形式开讲。本次访谈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宋瑞捧、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王雷、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永州主持。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刘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综合管理科主任康建、药学部供应科主任许海江,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杨庆宇,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药学部主任蔡薇薇受邀进行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知与行”等为主题的讲座和讨论。各级医院管理者及药学部门、医保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在线学习。 医疗机构药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应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以相关指南为理论基础,结合临床用药特点,广泛采纳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以及管理人员意见,评价标准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特殊性、时效性,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参考使用。对此,刘伟在讲座中谈到,制订医疗机构药品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和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对提高药学服务和他汀类药品合理用药水平、控制不合理药品费用支出、提升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针对钙通道阻滞剂类药品评价及遴选指标体系的设计,刘伟也谈了一些看法。他说,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紧紧围绕被评价药品来设置,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权威指南,还要考虑快速评价的需要及药品说明书的实际情况。 当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正逐步成为保障药品供应决策的重要技术工具。这一工具以卫生技术评估为核心理念,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多维度对药品进行深度剖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证据支持。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省市纷纷行动起来成立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举办了评价工作培训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月5日,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组织药师开展了一场“药师在您身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出9条药学建议倡导血脂健康管理。 康建在讲座中介绍,该活动是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走近基层探索转化的一次有益实践。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秉承“边评价边转化、边研究边科普”的理念,致力于将评价结果及时、多样化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综合评价与合理用药推广中的价值。 以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强化降脂的临床综合评价项目为例,康建介绍,计划2024年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口服药组合(中等剂量他汀+依折麦布)强化降脂”对于早期颈动脉斑块逆转、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综合评价。评价的组织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河南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依托河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获取药品使用数据。本项目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及性、创新性、适宜性6个维度评价依折麦布加不同他汀类药物两者联用的强化降脂效果,评价目标是为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和患者联合使用依折麦布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率和低密度胆固醇的达标率,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药物综合评价与遴选,如何在院内药品目录优化工作中科学运用,更好地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这一主题逐一展开。 许海江说,以前的药品供应保障是准入制,医院临床科室提出要求、药学部门评价药品、药事委员会审核,药品遴选“三张表”就决定了一个药品进医院的命运,整个过程由人工线下进行。科学的药品评价及遴选可以确保医疗机构内药品品种结构更优化,有利于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有利于为第三方监督管理机构制订药物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药品生产企业自我评价、提高药品质量,有利于促进药品经营企业对药品的管理。 杨庆宇提到,促进临床合理选择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药品评价体系,应用到医院药品目录遴选工作当中就显得很关键。 蔡薇薇认为,药物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药品目录的优化管理,会减轻合理用药管控的压力,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药依从性,也会给医疗机构在合理用药管理方面提供一个比较科学化的依据。希望业内人士在整个药品的使用管控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药物综合评价结果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临床和患者。 据了解,《中原药事月月谈》已进行5期,邀请医疗、医保、医药相关部门专家,围绕国家药物相关政策、集中采购政策、专家共识、药品流通、药学服务等内容,开展政策解读、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旨在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机构水平,提升药学工作者的药学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