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肺结节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
|
本报讯 (记者徐琳琳 通讯员王明航)4月1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建生组织制定的《肺结节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团体标准,在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分论坛——中医药呼吸健康论坛上正式发布。 随着高分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的普及,很多肺部疾病被发现得越来越早。肺结节的早期发现,会给治疗带来益处。目前,肺结节的临床诊治还面临一些挑战。对于肺结节,现代医学主要以定期随访、动态监测、外科手术为主。虽然中医药治疗肺结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肺结节的危险程度,控制肺结节增长,但是缺乏统一规范的证候诊断标准。这是制约中医药疗效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 《肺结节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是在2021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并启动研制工作,先后通过文献研究、两轮专家咨询、3个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750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数据挖掘与专家意见,建立了两类(虚证类、实证类)四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阻肺络证)的肺结节证候诊断标准,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6家三级甲等医院250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历时3年,该规范通过同行专家评议及学会审查等流程,获批正式发布。 《肺结节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肺结节相关诊疗行为,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肺结节缺乏辨证规范的空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