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预防 |
|
□杜腾越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腹泻不仅会影响小儿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失衡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小儿腹泻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病因 感染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影响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饮食不当 小儿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或过量摄入某些食物,都可能导致腹泻。 过敏反应 部分小儿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也可能引起腹泻。 治疗 调整饮食 对于轻度腹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进行治疗。原则上应继续饮食,但应避免吃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暂停辅食。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给予米汤、稀释牛奶、凝乳喂养。对于疑为乳糖酶缺乏者,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豆制代乳品或发酵酸奶,或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等。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腹泻容易导致小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或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药物治疗 根据腹泻的病因和症状,医生会开具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采用饮食疗法和对症处理;对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则需要选择有效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比如双歧杆菌复合剂、嗜酸乳杆菌等,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重建天然生物屏障。 加强护理 在小儿腹泻期间,家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小儿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同时,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比如出现脱水、高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教育 家长应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合理安排饮食 小儿的饮食应均衡、富含营养,避免过量摄入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接种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有效手段,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为小儿接种。 增强免疫力 适当的户外活动、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等都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