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金峰 文/图
“娄医生,我丈夫的突眼治好了,眼球水肿和耳朵内嗡嗡响都消失了,这个手术的效果太好了。”患者赵某的爱人对我说。 2周前,患者赵某因为车祸伤被紧急送至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当时,赵某神志不清,颜面部重度挫裂伤,合并颌面部、颅骨及颅底多处粉碎性骨折,眼部裂伤,伴有重度视力下降。对症处理后,赵某逐渐意识清醒,视力较入院时有所提高。十几天后,赵某出现右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且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听力下降,耳朵内嗡嗡响。我将听诊器放在赵某的眼球及颞部处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结合其外伤史及颅底骨折史,考虑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球突出。 赵某做了头颈部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赵某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Ⅰ型。 我所在的神经介入团队结合赵某的病情,考虑可以进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前,患者口服双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在赵某的身体状况达到手术标准后,我们在全麻下实施颈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造影检查结果提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消失,支架贴壁良好,无须进一步进行弹簧圈栓塞。手术成功。术后第一天,赵某的突眼、球结膜水肿和充血明显好转,耳朵内嗡嗡响消失。术后一周,赵某的症状均消失。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破裂后与海绵窦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会导致海绵窦内压力增高,继而引起眶部、中枢神经系统相应症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为颅内缺血或出血,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血管性杂音、耳鸣等,多为外伤性因素引起。目前,对于此类疾病主要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包括经颈内动脉向海绵窦内填塞可脱性球囊、使用覆膜支架封闭瘘口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