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影像技术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
|
□徐建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从而帮助准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X射线成像技术 X射线成像技术是最常见且最早使用的影像技术。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会发生反射、吸收和折射。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X射线穿透低密度人体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少,在影像中呈现黑影;穿透高密度人体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多,在影像中呈现白影。记录X射线的吸收程度,可生成X射线影像。医生通过观察X射线影像,识别和分析骨骼、器官等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异常。X射线能用于检查颅脑疾病、牙科疾病、胸部疾病、脊柱疾病、泌尿疾病、关节疾病等,比如颅内出血、牙周炎、肺部感染、椎间盘突出、肾结石、骨折、关节脱位等。X射线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且相对经济的检查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成像技术存在辐射,检查时要注意防护。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是用X射线按照一定的方式对人体组织或器官逐片扫描,把收集到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从而获得物体的图像。相比于常规X射线,CT提供了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CT广泛用于检查颅脑、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等部位的肿瘤、感染、出血及器官损伤等疾病,比如颅内出血、肺炎、胃癌、骨盆骨折、脊柱侧弯等。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利用生物体内特定原子核在磁场中所表现出的磁共振现象而产生信号,经空间编码、重建而获得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与X射线和CT相比,MRI不会产生辐射,较安全。MRI适用于检查脑部、脊柱、关节、胸部、腹部、血管等疾病,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尤为突出,比如脑梗死、脑肿瘤、颅内出血、脊柱侧弯、半月板损伤、动脉狭窄等。 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结构声学特征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变成人眼可见的图像,直观显示出被检测人体中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等。超声成像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的优点,在孕妇和婴儿等特殊人群中应用广泛。超声波检查常用于观察胎儿发育、检查眼球、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还用于检查颈部、血管、乳腺、腹部、肌肉软组织等部位的病变,比如甲状腺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乳腺癌等。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眼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