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切勿把肠癌当痔疮 |
|
□刘裕棠 在日常生活中,有患者把肠癌当痔疮,耽误了病情,延误了诊断和治疗,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那么,肠癌与痔疮该怎么区分呢? 痔疮与肠癌 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分别位于齿状线的上方和下方,这两个静脉丛一旦曲张,就会发生痔疮。临床表现以便血、脱出、肛门局部瘙痒、疼痛等为主。 《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四位。早期结直肠癌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等。 为什么直肠癌会被误诊为痔疮 相关数据显示,大约80%的直肠癌首次出现便血症状,会被误诊为或误认为是痔疮。原因如下: 在肠癌初期,尤其是直肠癌,症状不典型,与痔疮的临床表现类似,都有便血、排便困难、有脱落物等。因此,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 很多人对直肠癌认识不足。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常见病,一旦出现便血、脱出等便以为是患了痔疮,就按痔疮治疗。 部分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有限。有的患者去看医生,一开口就说自己得了痔疮,加上一些症状,极易使部分粗心和经验不足的医生先入为主地把它当痔疮来治,并没有进行鉴别诊断。 痔疮与肠癌同时存在。虽然痔疮不会癌变,但可能与肠癌同时存在,此时,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到痔疮,而忽略了肠癌。 如何区分肠癌和痔疮 大便带血症状有区别 痔疮表现为滴血、喷血或便后便纸染血,多鲜血便。肠癌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不同,如升结肠,其离肛门较远,该部位有肠癌导致的出血,可能表现为大便颜色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直肠癌出血,则容易与痔疮出血混淆,因为直肠接近肛门,血液可能很快流出,也表现为鲜红色血。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不一样 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肠癌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且症状一旦出现,不会自行缓解。 全身症状 一般痔疮很少有全身症状,只有局部症状,除非形成感染导致肛周脓肿或长期便血导致贫血。肠癌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并经常伴随疲劳和体重骤降,这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肛门指检的区别 手指触到一些凸起的小粒,质地柔软多为痔疮。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项,就是高危人群:一级亲属(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同时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者,也属高危人群:慢性便秘(近两年来每年在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近两年前腹泻累计持续超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一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筛查 腹胀腹痛 肠癌压迫、浸润神经等器官组织可引起腹痛,此外,肠癌患者消化能力降低,食物残渣长期停留肠道,更容易产生过多气体。 便血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直观表现,患者最好进行检查,明确出血病因。 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相交替,或排便次数突然增多或减少。 大便性状改变 出现肠癌等占位性病变时,会侵占肠腔一部分空间,让大便通过时受到挤压,出现大便变细、变扁等情况。 如果是高危人群,无论有没有症状,无论男女,都建议在40岁以前做第一次肠镜检查。早中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治愈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早癌筛查十分重要。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