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开始创建,到2024年7月获批中央预算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任献青介绍道。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全力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实施了多层级“一把手”工程。省委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省创建领导小组。2024年12月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方案》将国家医学中心、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实行一体融合发展,构建“政医产学研”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建成中医药医疗服务、科研、产业创新和文化传承高地。
此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续与郑州市政府、7家高水平医院、10家企业、2家高校、2个科研机构签订共建协议,转让中药饮片智能调剂、煎煮设备关键技术3项;明确17种中药制剂、9项诊疗技术和6种医疗设备联合研发方案。集聚院士、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全国名中医等122名高层次专家,组成3个攻关团队,围绕中医呼吸、中医儿科、慢性病数智平台集中攻关。设立业务建设办公室、基建工作部等9个内设机构,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报送建设进展。
据任献青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年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投入,均不少于年度总收入的1%。接下来,该院将继续提升医教研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的基础建设工程已于2024年12月正式开工,建筑面积是25.5万平方米,相关临床、科研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在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的业务建设方面,主要是以儿科、呼吸、心脑血管慢性病为示范,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为重点,布局了6大攻关领域、18个攻关项目。(本报记者 刘旸 通讯员 梁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