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管理

2024-10-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心脏手术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医疗过程,术后患者常常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威胁,其中低氧血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氧血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低氧血症的原因、临床表现、监测方法、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低氧血症的原因

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外循环的影响: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可能导致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引发肺水肿等肺部并发症,影响氧气交换。

心脏功能障碍:术后心脏功能未能及时恢复,心输出量降低,导致肺部血液灌注不足,影响氧气摄取。

呼吸道并发症: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堵塞等,均可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药物因素:术后使用的某些药物,如麻醉药、镇痛药等,可能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功能。

二、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呼吸加深加快:为应对低氧状态,患者呼吸中枢受到刺激,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

心率加快:低氧血症可导致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氧气供应。

血压下降:长期低氧血症可能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引起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严重低氧血症可导致脑缺氧,引起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三、低氧血症的监测方法

对心脏术后患者进行低氧血症的监测,是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的关键。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血气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准确评估氧气交换情况。

胸部X线、CT检查:观察肺部情况,排除肺部并发症如肺水肿、肺炎等。

四、低氧血症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优化药物治疗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

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或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优化药物治疗:合理选择麻醉药、镇痛药等药物,避免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同时,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液体潴留。

预防性吸氧:对于存在低氧血症风险的患者,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五、低氧血症的治疗策略

对于已经发生低氧血症的心脏术后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增加氧气供应:通过鼻导管、面罩或呼吸机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等高级呼吸支持技术。

改善心功能:使用强心药、利尿剂等药物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对于存在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机械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

治疗肺部并发症:对于因肺部并发症导致的低氧血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水肿患者可给予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等;肺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六、总结

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是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对低氧血症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临床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低氧血症的危害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了解低氧血症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共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成人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 李俊芳)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