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善疏脑路通 红颜奋进初心红

——记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常红娟

2022-9-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张艳芳

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在医院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一个卓越的群体,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巨大勇气和使命担当,撑起了医院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坚强背脊,他们是奋斗的楷模,时代的先驱。

不惧辐射开展脑动脉取栓

常红娟的学习、工作、生活,颇具一路高歌猛进的传奇色彩。

常红娟199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同年12月到新乡市二院工作;2003年,不满足于当时掌握的临床知识的常红娟,果断暂别临床工作,攻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后,又回归原来的临床工作岗位,将救死扶伤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

为掌握脑动脉取栓的本领,常红娟早在2010年就自愿报名外出进修,主攻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技术。当时上级医院的老师就好奇地问她:“你们医院里没别人了?派你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来学介入?做介入可是要‘吃’射线的!射线不仅对身体有辐射,脸上还会长斑变丑,你不怕吗?”

不惧射线辐射毒,只盼患者告别卒中苦。

常红娟学成归来后,当年就在市二院开展了脑血管造影术,次年又陆续开展了脑血管介入系列手术。2015年,她带领的科室介入团队已经成熟壮大。厚积薄发,常红娟团队于2015年12月成功完成了当时新乡市首例脑动脉取栓术,使市二院成为当时全国地市级医院开展脑动脉取栓术较早的医院,为我市需要取栓的脑梗死患者带来了福音。

万事开头难,一路初心红。

自从担当了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军重任后,常红娟每天都是枕戈待旦,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只要有急诊取栓任务,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深夜凌晨,只要患者需要,她就会火速集结介入团队,争分夺秒上演“生死时速”,避免了一个个“一人中风,全家发疯”悲剧的出现。

积极纠正眩晕症诊疗误区

眩晕诊疗的误区,近些年才被医学界发现和重视,以往大多数眩晕的患者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但实际上耳石症才是最常见的眩晕病因。

一贯关注学术前沿动态的常红娟,在意识到这个诊疗误区后,2015年在市二院率先成立了我市首家眩晕诊疗中心,带头开展规范的眩晕诊疗,不仅为我市众多眩晕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连周边安阳、濮阳、鹤壁等豫北地区的眩晕患者也慕名前来求诊求治。截至目前,常红娟团队已成功诊治了数千名被误诊误治多年的眩晕患者,也把新乡地区的眩晕诊疗水平带到了全省前列。

为了帮助新乡的医学同行尽快纠正眩晕的错误理念,2016年她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病委员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病委员会新乡分会(全省第一个市级分会),吸收了包括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等与眩晕相关的多学科同道加入学会,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下基层宣教、接收兄弟医院免费来市二院进修等形式,对学员进行眩晕诊疗理念和耳石复位操作培训;2019年,又在市卫健委和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新乡市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为提高新乡医学同道的眩晕诊疗能力搭建了又一个学术平台。

成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常红娟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8年来,对神经内科的各种疑难重症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眩晕和帕金森病的治疗。

多年来,她带领科室团队熟练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取栓、脑血管造影、脑血管支架置入和脑动脉瘤栓塞等各种治疗技术,为脑血管患者提供优质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近年来,出于对后遗症期脑血管病除了康复之外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困惑,常红娟意外地发现,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不仅对急性期脑梗死、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昏、失眠等有治疗作用,而且对后遗症期的脑血管患者也具有明显的疗效。这些发现,为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她在我市率先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患者有口皆碑。

工作经验升华为理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工作。

深谙此道的常红娟,通过夙兴夜寐“爬格子”,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SCI收录论文,有国家级高质量杂志论文;她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常红娟现为新乡市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常务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颈动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常红娟先后荣获“新乡市新长征突击手”“新乡市巾帼建功标兵”“新乡市三八红旗手”“新乡市先进工作者”“新乡市百名优秀医师”等称号;2018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