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 为霞满天 ——记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赵文霞

2022-8-2 来源:医药卫生网
本报记者 郭娅妮 冯金灿
 
   今年66岁的赵文霞十分繁忙,每周除了带教学生和参加学术会议等,还要坐诊6个半天,接诊两三百名患者。
    “我不累,当医生就是为患者看病的,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昨日,记者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见到刚刚查房结束的赵文霞时,一衫素衣、两鬓微白的她嘱咐完身后医师各床患者注意事项后,神采奕奕地说。
    从医49年来,赵文霞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51万名脾胃肝胆病患者,因崇高的医德深受患者的爱戴;提出诊肝重舌络、调肝理气血、和胃复升降、内外同施治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确切;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主持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指南、胆囊炎、肝硬化等专家共识意见,在全国中医肝病专业推广应用。
    “现在,一提起为患者看病,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我感觉还能为患者再服务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后,赵文霞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熟读经典 勤于临床
    从“赤脚医生”到全国名中医,赵文霞的从医之路充满了传奇。
    年幼时,赵文霞患上了小儿麻疹,村中的老中医用柳絮这一随处可寻的“药物”,化腐朽为神奇般地缓解了她的症状,“中医药”第一次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1976年,赵文霞应学校安排,前往当地医院实习。“我在实习快结束时,碰到了一位腹泻月余,吃了药也不见效的小孩,当时他已经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了。情急之下,我也没多想,用医书上的方子,根据症状,给孩子家长抄写了一份中药方。”赵文霞回忆,“孩子吃了3服药后,便出人意料地缓解了症状,不到一周时间,孩子就痊愈了。事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执意要到我所在的科室表达感谢……”
    从那以后,本是学西医的赵文霞领略到了中医的精妙之处,不知不觉间,幼时内心种下的那颗“中医”种子萌发了新芽。
    20世纪70年代,赵文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被派到驻马店市西平县偏远乡村为百姓看病。1978年,在老师的鼓励下,赵文霞选择继续深造,原本学习西医的她考入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从西医转向中医,两种理论的交织,对于赵文霞来说是一次挑战,但正是这种学习经历,让她认识到西医和中医不该是对抗互替,理应联合互补,殊途同归。
    1989年,赵文霞被调入河南中医学院肝胆脾胃科,开始把中医肝病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赵文霞结合中西医优势,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治疗脂肪肝有效率为90%,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7%,肝硬化好转率为73%,开展新技术、新疗法133项,疑难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6%,降低复发率为18%。由于待患者热情周到,治病效果好,于是,许多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治病。
    1995年,赵文霞成为该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开展重型肝炎人工肝技术16项,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消化内镜四级手术26项,成为国家华中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标准10项,外治技术规范17项, 2021年在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中位列第三。
    “我们学医的初衷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所以读再多的医书典籍,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样,我们看病的过程也是验证所学知识的过程。所以,我常教育自己的学生‘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鼓励他们多为群众看病,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医术。”赵文霞说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在赵文霞看来,为医者,非博极群书不可,学习是要伴随终身的。虽耽于繁忙的日常诊疗工作,但赵文霞继续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
    2009年,已经53岁的赵文霞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60岁时拜师于国医大师张磊门下,把张磊的“动、和、平”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得到发扬,开展“涤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形成调和气血、升脾降胃以平为纲的临床经验;66岁仍保持年均门诊量15500人次,将肝病外治技术推广到全国127家医院,吸引72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赵文霞不仅重视自身学习,还以中医传承为己任,把在国医大师李振华、张磊处学到的学术思想与自己临床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肝病“气血失和论”,脾胃“升降失调论”及“内外同治”的学术思想,运用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树人先树心”“要精医术,先端心术”的理念教给学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93人,其中,27人获得河南省优秀毕业生,3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培养学术传承人56人,3人已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4人已晋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赵文霞也因此获得优秀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此外,赵文霞还带领科室每周组织开展一次业务学习,20多年从未间断,她重视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鼓励年轻医师外出进修学习,并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文献,并遴选出经典案例主持病例讨论,分享给科室医师学习。
    为了做好学术传承,赵文霞年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议57次,应邀做大会报告49场,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她主讲了必修课《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和选修课《消化病学》《中医肝病学》,其中《中医内科学》被评为2010年河南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医者仁心 心怀苍生
    赵文霞常说:“医生干的是良心活儿,对待患者要有爱心。”
    从医49年来,赵文霞将患者当成朋友、家人,想患者之所想,尽自己所能满足患者所愿。
    在采访时,她和记者偶然讲起,有一些肝病患者因病情发展导致食欲不佳、挑食,甚至不进食,当患者想吃点儿“家常菜”时却没有条件生火做饭,赵文霞及科室医生常常自发根据患者口味及健康饮食需求在家做好饭后带到病房,让患者吃。
    赵文霞曾收治过一位重型肝炎患者,“他来的时候脸色乌黑,肚子很大,里面全部是腹水”,他的妻子一进诊室就直接跪了下来说:“赵大夫,我们有3个孩子,最小的现在两岁,他要治不好病,我们的家就完啦!”赵文霞听后,不仅根据他的病情积极组织专家会诊,还私下为这个困难的家庭垫付医药费,时至今日这名患者仍定期来院复查,他病愈后还和家人一起创办了幼儿园,而他的3个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学……
    有一天下班后,赵文霞在院外碰见“陌生人”询问是否记得自己,那人说:“您还记得我吗?赵大夫,我1993年在您科住院治疗,现在身体恢复得可好啦!”
    赵文霞说,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为中医发展、为医术精进、为患者康复,吃再多的苦也值啦!也是从那一刻起,她感觉心中从小种下的那颗“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
    据统计,赵文霞年均门诊量15500人次,其中,疑难疾病59%,区域外患者69%,患者满意度达98%,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郭春园式好医生”,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收到许多患者的感谢信、锦旗,被患者口口相传,视为至亲益友。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此次入选全国名中医,对于赵文霞来说,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她的重心从不是“名利”,而是在工作岗位中,用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态度感染一代又一代“新生”中医师,在探索、发扬、传承中医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记者手记:
    “气血失和论”“升降失调论”“内外同治”这些常人看来晦涩的名词,是赵文霞在救治51万名肝、胃、胆、脾病患者过程中,凝练出的中医学术思想。
    49年的从医路,赵文霞不断挑战自我:53岁攻读博士学位,主持科研;60岁拜国医大师张磊为师,传承其 “临证八法”的精髓;66岁仍保持年均门诊量15500人次,将肝病外治技术推广到全国127家医院……
    在赵文霞身上,我们看到了孜孜汲汲,严谨治学的医者形象。她摒弃浮躁、终身学习的自省和自觉,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