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中医经典
抓住要点 结合临床 由粗到细 缜密思考
□毛德西
笔者对于医学经典著作的学习非常重视。医学经典著作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是学医之人须臾不能离开的。
回顾中医发展史,许多名医都非常重视对医学经典著作的学习,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矢志不渝。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初出茅庐时,前去求诊的患者有很多,然亦有不效者。为此,蒲辅周毅然闭诊,关门读书3个月,将中医经典反复钻研、揣摩之后才复出悬壶,临证遂能得心应手,效如桴鼓。著名中医学者秦伯未指出,要做一个好医生,就得每年都拿出3个月的时间温习经典。名老中医任继学说:“不到六十不懂中医。”此话颇耐人寻味,更能启迪后人。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古代中医书籍众多,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读完,但是读经典却是最基本的要求。经典著作对于各学科、各专业来说都是“必读书籍”。一般来说,一个人要在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及近现代教学、临床、科研新成果、新进展。一个人既然选择走中医之路,就要以中医学科为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读经典、用经典。最近几年,中医教授刘力红所著《思考中医》风靡全国,原因就是他在阅读经典、学用经典方面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即还原庐山真面目。他对经典的诠释基本观点正确,对年轻人颇有启发。
读经典,是求本探源。正像长江、黄河一样,不知源头在哪儿,如何去治理、利用?历代名医,没有不熟读经典的。张仲景就是在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的基础上,成功撰写《伤寒杂病论》的。清代名医徐大椿著有《医学源流论》,他要求医家参考《本草纲目》,穷究《黄帝内经》,熟读《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特别要重视《黄帝内经》。中医学家岳美中也提出温课与自律规划,他自己以5年为期,温习了《黄帝内经》和清代各家温热论名著及历代其他各家专著。
读经典,关键在于有恒心、有计划、有笔记,养成天天读经典、天天有体会的习惯。
笔者学习经典的方法是抓住要点,结合临床,由粗到细,缜密思考。
抓住要点,就是有选择性地读经典,例如学习阴阳五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是重点;学习养生论,《黄帝内经·素问》前4篇是重点;学习经络,《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等几篇是重点;学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是重点;学习脏腑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等是重点。
结合临床,就是学习不要落空,要结合临床深入理解,有的放矢才能记得牢。
由粗到细,是说要先统看、后细读,“一目十行”是读书之大敌。
缜密思考,是说学习时要动脑子,正面、反面都要考虑到。
笔者对经典的学习,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学习《伤寒杂病论》,笔者认为从方证学入手是一个好办法,便一个方证一个方证地去探索。而对每一个方证,笔者都要搞清楚形成原因、证候特点、药物性能、配伍结构、适应病证、病势转归等,而要明白这些问题,就先要搞清楚其语言和逻辑特点。比如笔者喜欢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为了掌握半夏泻心汤的方证特点,笔者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查询有关资料,写了8000多字的读书笔记,而这也只能算是初步学习。
(作者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中药情诗
□全 胜
当生姜失去麻黄
才懂得什么叫作彷徨
当佩兰失去藿香
才知道什么叫作神伤
当我离别了你
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作断肠
谢谢你
是你一直在启迪我
什么是大黄的豪爽
什么是桑叶的清凉
什么是人参的无私
什么是附子的坚强
一直以来
你
像山海棠给我春天的芬芳
像薄荷送我夏日的清凉
像怀菊花给我秋天的慰藉
像冰片送我冬日的舒畅
你是我受伤时的三七
是我失意时的远志
是我烦闷时的栀子
是我迷茫时的苏合香
只有在
没有你的时候我才懂得
什么叫夏月麻黄
想起你的时候我才知道
什么叫调和诸方
梦到你的时候我才发觉
什么是平补三焦
遇到你的时候我才明白
什么是回阳救逆
你曾告诉我
人生就应该像熟地黄
在九蒸九晒中得到升华
人生就应该像青黛
在氤氲中创造希望
人生就应该像阿胶
在炽热煎熬中得到凝练
人生更应该像石膏
在烈火焚烧中追逐辉煌
啊,亲爱的
在我们的相处中
从没有过十八反
也不存在十九畏
有的只是相使、相须
我希望
我们一起分担风寒暑湿热
我们一起体验酸苦甘辛咸
我们一起追逐寒热平温凉
我相信
我们的情谊
一定会在人生事业的升降浮沉中
绽放光芒
淫羊藿
□安济生
在中药里,有一味强阳补肾的中药——淫羊藿。相传,其名字的得来和入药还颇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呢!
据记载,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一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一天采药时,陶弘景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这附近有一种生长在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食之后,与母羊交配次数明显增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陶弘景听后暗自思忖:“这很有可能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他虚心向老羊倌请教,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种野草具有强阳补肾的作用。吃过此草的羊频繁交配,被人们视为“淫羊”,此草叶片像豆叶,人们当时称豆叶为“藿”。鉴于此,人们为此草起名为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之功效。
不可不知的人体解剖学
□黄新生
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已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名称。
在中国,中医对解剖学的研究从未间断:《黄帝内经·灵枢》的胃肠篇中关于消化系统的解剖学认识,经考古论证与商代的人体结构基本吻合;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对人体结构有较深的了解;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有许多关于内脏度量衡的记载;宋代王唯一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宋仁宗庆历年间,吴简根据宋廷处决的欧希范等56具犯人尸体的解剖,由绘工宋景绘成图谱,是为《欧希范五脏图》,对解剖位置和形态的记载基本正确;宋徽宗崇宁年间,杨介根据泗洲处死犯人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的《存真图》,堪为解剖史上之名作;南宋宋慈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清代名医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医书中的解剖学错误进行订正,对内脏的记载尤为详细。
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通过对犯人尸体进行解剖,创立并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7世纪初,威廉·哈维通过对人体血管进行研究,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奠定了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酸梅汤里论乌梅
□徐玮玮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汤。古籍中提到的“土贡梅煎”,就是最古老的酸梅汤。大家现在喝到的酸梅汤是清代御膳房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酸梅汤的原料包括乌梅、桂花(或山楂)、甘草,比例为3∶2∶1。这里的主药乌梅味酸,能收敛浮热,引气归元。因此,酸梅汤不仅可以生津,还能收敛浮热,是清热生津的健康饮料。
《伤寒杂病论》厥阴篇里记载的乌梅丸,由寒凉、温热两组药物构成。其中,温热药物为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与桂枝共7味药物,寒凉药物为黄连、黄柏与人参共3味药物。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温热药物用得最多的一个处方。如何让温热药物、寒凉药物共同向厥阴这个目标进军呢?中医教授刘力红说:“张仲景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重用乌梅(300枚),重用酸味药。乌梅丸的立方用药让人拍案叫绝。在这个方子中,乌梅犹如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一树起来,原来杂乱无章的散兵游勇就统统归拢到这面旗帜之下了,并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力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发,都来温厥阴。因此,乌梅丸之用乌梅,意义非常深刻。”
中医认为,乌梅味酸而涩,性温,归于肝、脾、肺、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药理分析表明,乌梅的确有抗癌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乌梅煎剂能增强组织细胞功能,提高吞噬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乌梅还可用于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膀胱癌、皮肤癌、阴茎癌等的辅助治疗。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早春养生重在养阳
□王绍霞
春季是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的养生季节。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此时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慢性肝病、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容易复发。此外,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菌繁殖旺盛,呼吸系统疾病也比较容易流行。那么,春季如何养生呢?
衣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养生有“春捂”之说。人们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发生。此外,“春捂”的时期应该为早春2~3月,“捂”的程度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减衣物。“春捂”捂得过多也不好,衣物穿得过多、过紧,捂得过厚,不仅不利于身体抵御寒冷,反而会影响气血运行、限制身体活动。春季着装以宽松舒适为佳。
食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阳方面,药养不如食养,人们应多食甘味食物和绿色蔬菜,少食酸味食物,因为五行中肝对应青色,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季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伤害。在“补”的问题上,健康人不用进补,慢性病患者则可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调治,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控制旧疾、预防新病。
此时,春困来临,恰当的食疗可有效缓解春困:食用茯苓、红枣、桂圆以补脾气,食用枸杞、黑豆、乌鸡等以补肾气,食用椿芽、豆芽、春笋等芽菜以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
住 保持室内清洁,常开窗通风能有效减少室内细菌数量。春季气温回升,除雾霾严重的天气外,开窗通风时间可较冬季长一些。为了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人们要尽量少去或不去活禽市场和人员密集场所。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大量消耗,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会感到困乏,如果出现春困,要注意自我调节,尽量不熬夜,早睡早起。
行 春季的阳气在公园、树林、草地、湖边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不仅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状态,还具有调节神经、降血压、镇静安神之功效。人们春季要尽量选择室外运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打太极拳、放风筝、挖野菜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需要注意的是,人们运动时不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最为重要。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开怀大笑解焦虑
□万雯雯
相信大家对“开怀大笑”一词并不陌生。人们大笑时,头会不自觉地向后仰、肩膀向后用力张开,身体自觉做“扩胸运动”。
中医自古就讲究“望而知之谓之神”,四诊之中,望诊为首。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应该是开怀大笑,伴随着头部后仰、肩膀向后张开等肢体动作。
《黄帝内经》有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真正的喜乐情绪,和“胸怀”这个部位密切相关。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骨间(男性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恰好在胸部正中央。情绪低沉的人可以尝试着按揉这个穴位,往往会有刺痛感。
现在,很多人行走时弯腰驼背,胸怀打不开,他们多心情压抑、焦虑。笔者建议大家没事儿多做做扩胸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抑、焦虑的心情。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