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竞技冠军
用“西学中”提升服务品质
本报记者 张晓华 在河南省近日举行的全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中,医疗组比试急救,护理组则比试拔罐、刮痧、悬灸等中医操作技能。目前,中医护理教育资源有限,人才非常紧缺,选手们多数是西医出身。那么,他们是怎样在临床工作中一步步历练中医护理技能,成为中医护理行家里手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年轻而老练的选手。这位选手已是第三次参赛,曾荣获一等奖。
在红花酒中初次感受中医魅力
她叫王会丽,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院区的一位“80后”护士,在河南科技大学接受完护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后,一直在该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前,王会丽对中医几乎一无所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家老牌中医正骨医院,有很多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技术,每年都会举办中医技能竞赛,平常也很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让王会丽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中医魅力的是一种名叫红花酒的院内制剂。她发现,对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涂擦红花酒有着神奇的消肿、止痛效果,可以大大缩短术后肢体肿胀时间,减轻不适感。
这种红花酒是怎么配成的?王会丽在饶有兴趣地了解红花酒配方的同时,将红花酒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艾灸无意中成为“居家好助手”
有一次,王会丽遇见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因骨折住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长期卧床、年老体弱等,使其便秘、腹胀非常严重。当时,医生为患者应用了开塞露、灌肠、番泻叶等,但是都没解决问题。当时的护士长陈晚英给患者做了石门穴、关元穴等的封闭治疗后,患者便秘、腹胀的症状就明显缓解了。这让王会丽对中医护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的作用,经常被应用于术后患者的治疗。王会丽迷上了这种神奇的物理疗法。一天晚上,王会丽的家人因受凉腹痛得厉害,王会丽立即点上艾条,为家人灸神阙穴、中脘穴。15分钟后,家人感觉疼痛感大幅减轻。
“学中医能帮助身边的人,我好有成就感!”王会丽说。于是,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每年举办的中医技能竞赛中,她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护理学》等教材上的知识要点,她记得滚瓜烂熟,一有机会就向中医医师请教。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经络取穴,这些渐渐地印在了她的脑子里。
康复护理离不开中医药
2015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成立了康复院区,王会丽被抽调过去。在康复护理工作中,中医药被应用得格外广泛。王会丽又接触到了许多新的中医护理知识。如督脉灸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是强壮真元、扶正固本、治疗虚劳顽痹的“经典”之法,对于治疗颈肩腰腿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耳穴压豆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眩晕、尿潴留等。
不久前,一位脊髓损伤的30多岁小伙子发生不明原因呃逆,不停地打嗝,话都说不成。一整个下午,小伙子试了多种土方法治呃逆,憋气憋得脸红脖子粗、喝水喝得肚子圆鼓鼓,却毫无作用。王会丽突然想到,内关穴有止呃逆的作用,便立即为其按揉内关穴。按揉了六七十下,小伙子的呃逆止住了!
面对小伙子的连声感谢,王会丽在心里默默为中医点了个赞。
更让王会丽感慨的是中医临床护理理念中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比如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时,操作者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皮肤的暴露时间,以免患者受凉或泄露隐私;与患者沟通时,要找到合适的语速及语调,交流节奏缓慢更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整个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王会丽说,竞赛结束后,她还要把新掌握的刮痧、悬灸等本领跟护士朋友们分享,让这些中医技术在医院开展得更快、更好!
这样的沟通有难度
但是,更加有温度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供图
编者按:怎样跟患者沟通最近的康复状况?如何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患者晓航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2016年8月遭遇车祸、8~12月经历了7次手术,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住院期间,他遇到了会画漫画的护士丁妙文。
丁妙文将护理过程中的片断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使晓航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漫画了解了自身的康复状况,树立康复信心。更为可喜的是,晓航在出院后收到了这组作为康复礼物的漫画。
丁妙文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画成漫画,引发了网友热议。本期栏目将丁妙文为晓航画的部分漫画进行展示,希望这种有难度、但是更有温度的沟通方式为广大护理工作者带来启发。
晓航,今天体温有点儿升高,不要紧张哦!这是你的身体在保护你自己的正常反应哦。你一天比一天恢复得好,真是棒棒哒!
我们一起配合治疗,早日出院,姐姐陪你欣赏糖·Town(唐)音乐节。
今天,晓航精神很好,尽管还在恢复当中,但是体温一直很正常,慢慢坐起来的时间也可以延长啦!你会一天比一天好!晓航棒棒哒!
每天,主任都会定时换药,晓航的伤口愈合得很好!今天,晓航说精神好多了,也不发烧了,还说感觉好有食欲。好吧!等你可以正常饮食了,姐姐给你带好吃的羊肉!
晓航今天做了第二次手术。主任高兴地说:“手术非常成功。”晓航的左腿连接了一个小皮瓣,这是为了皮肤快快愈合,不要担心哦。你会一天比一天好,加油!
2016年11月14日,晓航在妈妈、主治医生的陪伴下,可以坐轮椅下楼转悠了,感受久违的阳光。晓航笑得好灿烂。晓航身边的每一位守护者看到后都很兴奋、激动。你是最棒的!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回家了。真心为你高兴!
自制采血车
对患者同时实施采血、喂服药物、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置,如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人员若有了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人员自制的采血车,则不难办到。
自制采血车共有4层,第一层按床号放置血液标本以及相关工具;第二层是一个抽屉,主要放置化验单和药物;第三层可以放置止血带和登记本、病历本等;第四层主要放置备用试管。应用这种采血车,护理人员可井然有序地摆放好多种物品,方便了护理人员的“三查七对”,有效缩短了从物品准备到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
这种采血车可在护理人员进行晨间空腹血普查和胸痛患者处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血车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护士跑一趟就可以完成所有患者的晨间空腹血普查,能比之前节省1/3的时间;对胸痛患者的处置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王正勋 侯林峰 李 洋)
温县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荥阳市卫生系统225人献血87600毫升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李 博 文/图
1月17日一大早,深冬的早晨格外寒冷,荥阳市人民广场上却热闹非凡。荥阳市卫生计生委积极响应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开展的“学雷锋见行动,无偿献血我先行”活动,在这里举办献血活动。荥阳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基层医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赶来参加活动,给荥阳增添了阵阵暖意。
“你这么壮,献400毫升血绝对没问题”
早上7时,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两辆献血车开进了荥阳市人民广场。工作人员刚刚把采血设备准备好,就有不少医务人员前来献血。
对于荥阳市汜水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新玲来说,无偿献血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当天上午,她第五次无偿献血。填表、测血压、验血型……各个献血步骤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和很多有些紧张的初次献血者相比,张新玲看起来很轻松。由于工作繁忙,张新玲献完血来不及休息,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活动现场。
市民王建是第一次献血,他看起来有些紧张。正准备采血的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护士司燕红安慰王建说,别紧张,虽然针头看起来比较粗,但是扎针的时候不会太痛。王建身旁一位正在献血的基层医院的护士也安慰他说:“一点儿都不痛!我每年都献血,每次都献400毫升。你这么壮,献400毫升血绝对没问题!”
多家乡镇卫生院组队来献血
上午9时,排了一个多小时队的荥阳市广武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王向洒走上献血车。这是她入职以来的第一次献血,她看起来有点儿紧张。“这会儿没感觉了。”献完血后,她说,“本来以为针头扎着一定很痛,没想到跟被蚂蚁咬了一下似的,没啥感觉。”
和王向洒一样来自广武中心卫生院的陈艺已经是第四次献血了。他说,他每年都要献一次血,献血已经成为习惯了。当天上午8时许,该院的十几名医务人员组队来到荥阳市人民广场参加献血活动。但是,由于参加活动的人很多,陈艺等人9时许才献上血。
同样是第四次献血的荥阳市崔庙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杨少凯,和另外7位同事一起,在早上7时聚齐后,就一同来参加当天的献血活动了。
她带侄子加入献血队伍
“接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号召后,我们对荥阳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安排,大家也很积极,近300位干部职工一大早就相继来到献血活动现场。”谈到无偿献血,荥阳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王玉荣说,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用实际行动支持无偿献血,让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是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爱心体现。
多年来,荥阳市卫生系统已经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参加此次献血活动的王玉荣表示,她还将继续组织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
除了自己献血,王玉荣还鼓励家人也参与到献血活动中来。在王玉荣的鼓励下,她刚上大二的侄子王易达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王易达说:“我昨天刚回到家,姑姑一见到我就说明天有献血活动,让我跟她去献血。”献完血来不及休息,王玉荣就和班子成员分头带着大米、油、面粉及慰问金等,慰问困难职工及结对帮扶的困难群众。
据了解,截至1月17日中午,此次活动共有225人成功献血,采血量为87600毫升。
在献血活动现场,荥阳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踊跃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