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个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规划出台
本报讯 (记者常 娟)1月17 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河南首个全面、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市(县)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划》对全省医疗卫生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全省卫生资源总体配置标准,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04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在医院床位中,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9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86人,医护比达到1∶1.15,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9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人。
《规划》还明确了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床位。到2020年,省办医院床位要缩减到每千常住人口0.49张,市办医院要增加到每千常住人口0.9张,县办医院增加到每千常住人口1.8张,其他公立医院为每千常住人口0.15张。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
此外,《规划》还提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晰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目标。(具体内容详见后续报道。)
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召开记者会
李广胜就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民生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讯 (记者刘 旸)1月17日上午,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记者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广胜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7年,河南将出台全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采取“家庭式分类组合签约”的办法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医保支付、竞争激励、用药衔接、监管考核等措施引导有序就医。
李广胜首先回答了记者关于“分级诊疗作为国家新一轮医改工作重点,基层首诊是关键。家庭医生目前在业内被称为是‘小药箱撬动大医改’的关键着力点,但目前部分地区仍存在着‘重签约,轻服务’的现象,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制度,让更多的百姓真正信任基层医生、愿意留在基层看病”的提问。
李广胜说,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7项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我省遴选了11个有一定工作基础和积极性的省辖市作为试点城市,实践“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突破口。结合2016年河南省出台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已在焦作市、郑州市和10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启动了签约服务试点,重点围绕医保支付、竞争激励、协作联动、用药衔接、队伍建设、信息支撑6个方面构架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医生“区位”和“乡缘”优势,实现签约居民“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签约服务试点启动近一年来,试点县(市)家庭签约率均达到80%以上。
2017年,河南将认真总结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出台了全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一是采取“家庭式分类组合签约”的办法,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是通过医保支付、竞争激励、用药衔接、监管考核等措施引导有序就医。力争到2017年年底,试点地区城市居民家庭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让群众50%~60%的健康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解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省钱、放心、舒心的健康服务。
在回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年来我省出生人口是否符合预期,我省卫生计生部门出台了哪些便民措施保障全面两孩政策落实”的提问时,李广胜说,根据2016年全省分娩信息登记情况看,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住院分娩新生儿161.07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近11万人,出生人口增长总数基本符合预期。
自2016年以来,河南卫生计生系统将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母婴安全。一是动态监测,保障产科需求。利用全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和妇幼卫生年报系统等信息系统,建立出生分娩信息的月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分析全省各地的出生分娩情况,出台应对预案,合理调配资源。目前我省产科床位可满足年分娩量220万例,从数量上能够满足分娩量增长需求。二是多措并举,确保母婴安全。河南专题安排部署加强孕产妇管理救治工作;省、市、县三级卫生计生委均成立母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母婴安全专家组;加快推进各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建设。三是统筹发展,健全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医院儿科建设,着力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强化内涵,稳步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四是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培训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400人;通过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每年培训80名基层医师转岗为儿科执业医师,同时加快产科、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高等院校增设儿科医学专业,着力缓解儿科医师缺乏这一问题。
图片由《河南日报》提供
1月15日上午,焦作市100多名跑步爱好者冒着严寒参加健身跑活动。他们用这种形式挑战自我,强身健体,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
王正勋 侯林峰 王中贺/摄
省卫生计生委开展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共同营造文明廉洁、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本报从即日起特开辟 “清风中原 廉洁双节”专栏,专门刊登集中教育活动中的信息、动态、活动内容等,加强对集中教育活动的宣传。
本报讯 (记者史 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党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和廉洁从政意识,近日,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开展“清风中原 廉洁双节”2017年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党政(总支、支部)、机关各支部在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委机关及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系列活动。
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2月20日,活动内容包括组织一次廉政党课、开展一次述责述廉、观看一批优秀廉政电影、开设一组专题栏目、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系列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传播崇尚廉洁的价值理念,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凝聚党心民心,共同营造文明廉洁、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廉政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策划,分管领导跟踪问效,确保教育时间、内容和人员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各单位开展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氛围。
1月15日上午,焦作市100多名跑步爱好者冒着严寒参加健身跑活动。他们用这种形式挑战自我,强身健体,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
王正勋 侯林峰 王中贺/摄
今日导读
判定“非法行医罪”
要明晰主体是谁4版
糖尿病患者
应警惕代糖饮料7版
救治儿童惊厥
掌握要领很关键8版
发挥学会优势 促进学科发展
让医学之花开得更灿烂
本报记者 张 琦 通讯员 谢宗阳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专科分会换届选举工作,培育品牌学术会议……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医学会获悉,2016年,河南省医学会在推进医学技术发展、培养医技人才等方面落实了多项措施,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助力医学技术发展
据了解,2016年,河南省医学会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对18个专科分会进行了换届改选,新成立了3个专科分会、2个青年委员会、17个学组,同时对7个青年委员会、13个学组进行了相应的换届改选。截至目前,河南省医学会会员共计39649人,为河南省最大的医学学术团体。
2016年12月底,河南省医学会向中华医学会推荐委员38人、青年委员27人,担任常务委员者今年增加了13人。河南省有1人当选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2人当选中华医学会理事,2人当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2人当选候任主任委员,3人当选副主任委员,33人当选常务委员,138人当选委员,提高了河南省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以及在全国的学术地位,提升了河南医务工作者在全国的形象和地位。
为了大力促进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医学会努力创办、培育品牌学术会议,为医学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2016年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83个,其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3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项。参会代表44064人,收到论文8580篇,邀请院士8人、国外专家50人、国内专家1935人、省内专家1993人、港澳台专家23人。300人以上的大会共有28个,1000人以上的大会有共7个(其中万人大会1个)。中原心脏病学大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成为规模大、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品牌,参会代表逐年增加,覆盖省份逐年增多,影响力逐年增强。河南省神经病学年会也已经发展成为学术范围浓厚、学术形式多样的千人以上的大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他们还积极承办了国际性、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学术会议,成功承办了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年会、急诊医学等11场国家级学术会议,成功争取到2017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年会、外科学年会、血管外科学年会、麻醉学年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组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学组会等大型会议在河南省举办,为河南省医学事业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学术平台搭建增强学科综合实力
构建产学研学术交流平台。河南省鼓励各专科分会积极发挥医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等优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产学研转化、设备优化配套等方面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学术团体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和基础设施条件,有针对性地筛选临床适宜项目向基层推广;发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153医院、驼人集团等学术交流基地作用,加强医学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和医药相关企业间的相互联系,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各基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产学研结合紧密、有效对接,并以科研项目多、学术质量高,为河南省科协系统争得了荣誉,提高了省医学会在全省学会中的形象。
抓学术交流是学科发展、知识传播和科技进步的主渠道。河南省医学会加强学术交流的策划、组织和协调,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使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真正起到引领学科发展、规范操作流程、培育发现科技人才的作用。
同时,河南省医学会十分注重创办、培育品牌学术会议。目前,河南省医学会93个专科分会中,已有1/3成为河南省品牌和亮点。
2016年,河南省陆续召开了省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原心脏病学大会暨长城心脏病学大会,骨科学、超声医学、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眼科、消化内镜学、重症医学、影像技术、围产医学、临床药学、麻醉学、肝病学、感染病学、放射学、妇产科、介入医学、神经外科、微创外科学、精神科、生殖医学、内分泌科、糖尿病学、儿科学、心电与起搏、健康管理、病理学以及护理管理、内科、外科、护理教育、消毒供应、医院感染等专科分会举办的大型学术年会。这些大会不仅参会代表多,内容丰富,而且满意度高,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