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进中医临床路径制订及管理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商有臣)日前,河南省中医临床路径制订及管理现场推进会在宜阳县召开。会议要求,学习宜阳县的做法,切实推进全省中医医改工作。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宜阳县卫生计生委、县中医院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的制订和应用,结合支付制度改革,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出台了规范可行的管理办法,形成了卫生管理、医院运行和医保支付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对规范诊疗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宜阳县的做法和经验已经形成了符合省情、市情、县情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值得借鉴和推广。会后,各单位要抓紧研究,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尽快推进,并对县级中医院临床路径制订及管理提出3点意见:一、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中医临床路径制订工作;二、总结宜阳经验,推广宜阳模式,加快全省中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推进;三、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全省中医医改工作。
会上,省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对医改政策进行了讲解,肯定了宜阳县在综合支付制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号召其他县(区)的中医院充分借鉴宜阳经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宜阳县中医院院长王武伟以《突出中医特色 优化诊疗路径 全面深化县域公立医院改革》为题,对医院在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的制订和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宜阳县中医院、宜阳县卫生计生委相关责任人还对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主要做法进行了讲解。郸城县、汝阳县中医院的代表介绍了本院的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对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推广作了表态发言。
现代化节奏下的中医自强曲
——河南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见闻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贺芳芳
2016年12月25日,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楼3楼,气氛热烈而紧张。200名穿着蓝色急救服的医生和穿着白大褂的护士,分成医疗组、护理组,在各自小组的考场内激烈角逐。
经过2个多月选拔,这200名选手从所在地市脱颖而出,进入了全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的总决赛。此次竞赛由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并得到了河南省总工会的支持,每年评出2个特等奖,获奖者将按规定程序申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中医人怎么自强、做好传承?为了强化基本功、提升行业素养,自2012年以来,这样的竞赛成了河南中医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
当天,2个小组的竞赛内容均为3项,既有现代医学的复杂操作,又有传统医学的基本项目。医疗组重点比急救技能,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成人呼吸机操作三选一。选手需要熟练掌握3项技能,比赛前抽签决定考试哪项。护理组比的则是拔罐、刮痧、悬灸。在技能竞赛前一天,他们接受了统一的理论考试。
考试开始前,候考区里上演着各种“埋头苦练”。医疗组的选手们在模型上操作,虽然少了医患沟通,但要求动作准确娴熟、一气呵成,稍有误差就会被扣分。因为这些急救操作关乎生命,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基本功没打好的中医,算不上真正的中医;西医基本功不行的中医,只能算半个中医!”来自郑州的一名“80后”医生告诉记者,“中医人要自强,西医急救也是必备技能。我们很高兴接受这样的检阅。”
护理组的比赛要在真人身上操作。每位选手都自带了“患者”,一般带的都是科里的同事,也有带住院患者的。嵩县中医院的护士梁丽花干脆带着丈夫来充当“患者”。候考区,护士跟“患者”一起温习着传统医学的操作手法。
走进考场的选手,面对的是5位评委的检阅。记者看到,比赛对选手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处处强调人文关怀。譬如拔罐前,要了解患者对拔罐的认知程度,并向其娓娓介绍拔罐的原理、作用;操作中,要多次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并随时给患者盖好毯子、掖好被角。
“我上大学时学的西医护理。临床10年,我对中医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渐渐迷上了传统医学,觉得掌握好中医护理技能对临床甚至对身边的人都非常有益。”护士王会丽说,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全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了。“自学成才”的她对中医药兴趣浓厚,在前两次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说,举办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是全面检验中医临床业务技术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的体现,是强化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打造学习型行业的具体措施,有助于提高全行业的综合素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岗位技能竞赛,并不断丰富竞赛的形式和内容。
选手中有许多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对回母校参赛感到十分亲切。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表示,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院校的重要职能,本次比赛既是对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兴趣的提升。
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举行
共商新型中医药文化发展模式
本报讯 (记者方 圆 通讯员丁自力)天公作美,冬阳如春。1月13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河南邓州·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在邓州市举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杨建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张健锋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论坛还邀请各级领导、特约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参会。
据悉,邓州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发展传统和深厚的中医药发展基础,目前有中医从业人员2200余人,三代以上的中医世家70余户;中药资源丰富,“邓半夏”“邓麦冬”“邓九节菖蒲”“邓全蝎”闻名全国。邓州市市长罗岩涛在致辞时说,近年来,邓州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台了《邓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投资1.79亿元高标准建成了新的邓州市中医院,力争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以丹参和麦冬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邓州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邓州市中医院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院”。这次论坛是邓州市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大事,是邓州市政治经济发展史上的喜事。邓州市将借此活动为大家搭建交流、探讨经方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的平台,让仲景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使邓州中医药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杨建宇在致辞中提到,邓州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希望借此活动能更好发扬和传承邓州市中医药文化。张健锋认为,邓州市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承深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举办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就是以论坛的形式,广纳意见建议,集各位专家学者之力,更好地发挥仲景品牌在经方学术研究、中医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上的汇聚和引领作用,共同促进仲景经方研究和学术传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仪式上,500位仲景传人集体宣誓。泰国中医药学会会长陈少挺、马里共和国中医博士迪亚拉等一同向国医大师唐祖宣敬奉“束脩六礼”,演绎中医传统师承仪式。兰德生、张清旺、王守振等邓州市30位中医专家,分别为30位师承弟子颁发拜师证,为10个邓州中医世家和10位邓州中医世家申请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仪式结束后,中医专家们现场为群众进行了义诊,与会领导、专家和嘉宾还参观了邓州市中医院。
论坛举办期间,唐祖宣为大家讲解了《中医药法》,主讲了“仲景经方运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杨钦河与赵安业教授等人进行了主题报告;陈少挺、迪亚拉分别以《泰国中医发展》《养生贵在养神》为题作了主题报告;部分知名药企负责人就合作发展邓州中医药产业进行了座谈。
本次论坛旨在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式探讨在新的政策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如何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契机,冲破传统中医发展的瓶颈和局限,实现传统中医药发展模式到新型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转变。
1月3日,灵宝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正在抢救突然晕倒的患者。据了解,1月3日11时20分,一名中年男性在灵宝市中医院大厅候诊椅上等待就诊时,突然晕倒。门诊导医乔燕发现后,立即协助患者家属让患者平躺于地,并随即通知急诊科。
不到一分钟,急诊科主任孟国华、护士长王书娜等人带着心电图机、急救箱、氧气袋、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赶到门诊大厅,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近20分钟后,患者的病情终于稳定。医护人员与黄河三门峡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一同将患者护送到急救车上,送往黄河三门峡医院。
刘 岩 李 晶/摄
弘扬中医药文化 夯实中医基本功
河南省中医院举办
《金匮要略》知识竞赛
通讯员 李尤佳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回答正确,加10分。”
“请问哪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不可治呕?”
“痈脓。”
“回答正确,加10分。”
…………
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观众互动答题……1月8日,河南省中医院举行了一场激烈而又趣味十足的知识竞赛——中医经典研读活动暨《金匮要略》知识竞赛。这是河南省中医院积极构建学习型医院,夯实临床医师的中医基本功底,为造就更多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秀中医临床医师采取的一项举措。此前,河南省中医院已连续3年举办了中医经典研读班。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医师们积极参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读经典、背经典,并在临床工作中活学活用,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研习中医、诵读经典、精进临床”的浓厚学习风气。
此次竞赛在全院范围内举行,11支参赛队分别用中药命名,如“神曲队”“百合队”“桂枝队”等。经过2场预赛,选拔出6支参赛队进入决赛,并最终评出团体奖项与个人奖项。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王勇博士、河南省中医院高翔教授等中医专家担任评委。专家们精彩的点评让参赛队员及观众受益匪浅。
濮阳市中医院
康复训练跨入“机器人时代”
本报讯 (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魏亚林 李 萌)近日,濮阳市中医院引进该市首台智能康复机器人治疗仪,将虚拟游戏通过智能技术应用到康复治疗中,使患者脱离枯燥的常规康复训练,在娱乐游戏中使机体功能及认知功能得到恢复。
行走、握拳,对于正常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卒中、脑外伤等留下偏瘫后遗症的患者而言,要完成行走、握拳等简单动作就是一种奢望。针对此类患者,濮阳市中医院康复科引进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让患者通过机器人手臂完成“摘苹果”“拔萝卜”等小游戏,恢复肢体灵活性;下肢主动训练,如“走路”“站立”等系列活动,可帮助患者缓解肌肉僵硬、挛缩症状,重塑脑功能。
据康复师介绍,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完成游戏任务,可以说是“意念+机器辅助”康复训练。除卒中外,该项技术还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颈髓损伤、认知障碍、脑瘫、大脑发育迟缓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上肢、下肢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等,还可防止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纠正偏瘫患者后期步态。
鄢陵县中医院
通过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和谐
本报讯 (记者王正勋 通讯员朱 炎)节日期间医患共同包饺子,每周举办多媒体康复讲座、戏曲联欢……鄢陵县中医院利用中医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融入人文关怀,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有效提高了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鄢陵县中医院按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部署,把突出中医药传统优势和医院公益性作为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硬指标。该院一是把中医传统科室建设进行再加强,形成了一套以传统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方案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二是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中医治疗中,使传统中医推拿、针灸、热敷等和现代医疗设备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康复疗效;三是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中。该院结合康复医疗工作跨度长的特点,在患者日常医疗康复中,注重对患者心理、行为的引导。
鄢陵县中医院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更好地继承、发展了传统中医药优势,在康复养生方面拓展了新的平台,而且为探索“医养结合”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促进。
开封召开座谈会
学习贯彻《中医药法》
本报讯 (记者李 季)1月14日,记者从开封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日前,开封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医药法》座谈会。来自该市卫生计生系统和旅游系统的25名管理干部和专家逐条学习了《中医药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进开封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建设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中的作用、如何在建设河南中医药强省中建功立业以及如何在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安排中医药工作这4项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开封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开封市卫生计生委同时对该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抓紧制订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健康旅游规划;二是要组建中医发展智囊队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三是要组建开封市中医集团联盟,将该市中医资源集群化,发挥好市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四是要借力“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建立“一带一路”城市中医旅游联盟;五是要尽快发展中医药旅游,继续申报中医药旅游示范区,与各部门合力打造中医药旅游路线;六是要在自贸区引进全国中医药资源。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