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报纸文章
医药卫生网 > 报纸文章
2017年1月5日1版
】【关闭 2017/1/4 19:15:10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评选揭晓
十位基层健康守门人获表彰
    本报讯 (记者刘 旸)2016年12月29日召开的“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表彰大会上,全省10位基层接种医生成为首批“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玮参加大会并讲话。
    此次表彰大会由河南省预防医学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经过为期一年的选拔,10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和8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提名奖获得者脱颖而出。“寻找最美接种医生”公益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也受到了表彰。
    在10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称号获得者中,有25年徒步走过近10万公里崎岖山路、为百姓开展预防接种的“骡子”村医高延昌;也有10年用坏了5部电话、记录了35本笔记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晁红霞;还有带病从事基层预防接种工作30余年的腿部残疾的汉子王建民等。他们是全省2万多名基层接种医生的杰出代表。
    正是由于这些基层接种医生的付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免疫规划工作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基础;自2000年起,全省一直保持无脊灰状态,疫苗针对传染病年发病率显著降低,免疫规划示范县(区)建设方兴未艾。
    黄玮说,免疫规划工作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基础。此次评选活动,旨在呼吁充分发挥基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呼吁全社会关心关注预防接种事业。下一阶段,全省要继续加大对“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事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基层接种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加强全省预防接种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规范管理,推进我省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云南好人”扎根麻风村行医36年
动人故事走进中原大地
    本报讯 (记者王正勋)2016年12月28~29日,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军带队的云南省李桂科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河南的焦作、邓州、登封进行巡回报告。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善荣、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曲杰、焦作市副市长武磊等出席报告会。
    李桂科目前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36年前,年仅23岁的他走进与世隔绝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麻风村。面对身体溃烂、缺手断脚、双目失明的患者,他没有退缩,而是花10年时间治好了全村的病人。为了消除村民们的自卑心理,他带村民们到大理、丽江、昆明、广州等地旅游观光,为山石屏村架桥、修路、通电、盖房、建校。李桂科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云南好人”“中国好人”“全国医德楷模”等称号。
    曲杰表示,李桂科同志的先进事迹,于平凡中显伟大,在点滴中见精神,从普通中现真情,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报告会,省卫生计生委要求:一是深刻领会、深入学习李桂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立足本职、勤勉敬业的职业操守,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二是要把学习李桂科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始终做到修医德、重品行、讲奉献,坚决唱好主旋律,牢固守好主阵地,积极传播正能量。三是要把学习李桂科同志的先进事迹转化为为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报告团的5位讲述者,有李桂科本人和他的妻子、麻风村的村主任、卫生院的同事以及发掘李桂科先进事迹的记者,大家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李桂科的先进事迹。焦作市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近400人参加了报告会。
 
 
    ←2016年12月2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护士为产妇讲解相关知识。近期,该院产科病区开展“孕妇贴心服务”系列活动,医务人员将孕产妇常见问题做成生动的卡通健康宣传页,张贴在病房走廊及产妇病床前,并安排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健康及心理教育,让她们有一个健康的生产期。
史 尧  楚 哲/摄
 
 
今日导读
脑血管病防治
呼唤“春天”2版
超范围行医
属于非法行医6版
以症求证治疗
结缔组织病8版
 
 
第一口奶是助产士喂的!
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华小亚
    2016年12月27日下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台上,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24岁产妇侯女士,正与产后大出血进行搏斗;手术台下,侯女士刚刚出生不到两小时的宝宝嗷嗷待哺,哭得撕心裂肺。
    助产士赵明掀起衣襟就为侯女士刚刚出生的宝宝哺乳,安抚他的哭闹。“他的妈妈还在抢救中,小家伙哭得声音都哑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赵明怀抱宝宝,满眼慈爱。
    当天13时57分,侯女士生下了健康的二胎男宝宝。但因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血管栓塞等众多凶险问题,其还要接受全身麻醉下“子宫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术”。
    “产妇情况比较凶险,胎盘全部堵住子宫口且植入很深,她还在不停地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立即启动了院内的应急团队。”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世红表示,在接到产科手术室的紧急电话后,她和院内的多位高年资围产专家一起上了手术台,开始为保住年轻妈妈的子宫而奋战。
    手术台上,医生们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台下,刚刚出生的宝宝嗷嗷待哺,慢慢地由轻声啼哭变成大声哭闹。赵明虽然一直把宝宝抱在怀里,但怎么哄也止不住这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们提倡母婴同室,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要跟妈妈碰一碰、亲一亲,进行皮肤早接触后再随妈妈一起出手术室。”崔世红说。
    “孩子一直哭,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饿了,可当时食物、奶瓶、餐具都找不到,我就自己给他喂奶了。”育有9个月大的宝宝、正在哺乳期的赵明,抱起哭闹的孩子、掀起衣襟就为其哺乳。有奶吃的宝宝一下子停止了哭闹,吃完奶后安静地躺在赵明的怀抱里,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直到妈妈的手术结束。
    19时左右,经过5个多小时抢救,侯女士转危为安,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新生的宝宝也顺利地转入普通病房由家属照看。
    走出手术间的赵明才发现自己为宝宝哺乳的暖心一幕,已被同事悄悄拍下并分享至朋友圈。“专家们都在抢救他的妈妈,我帮不上什么忙,喂喂他也算是我唯一能做的吧!”已经从事了8年助产士工作的赵明表示,没想到自己一个小举动引来了大家的关注。她说,自己是个“二宝妈妈”,工作时也是围着宝宝们转,为素昧平生的宝宝哺乳是她身为母亲的本能。
 
 
与时间赛跑 与死亡争速
——巩义市人民医院急救水平跃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马鹏展  文/图
    2016年12月24日13时许,巩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石爱丽正准备换衣服回家,忽听患者家属疾呼:“医生,9床患者不舒服了!”一听这话,石爱丽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向抢救室。患者当时呈叹息样呼吸,心率缓慢,随即呼吸、心跳就停止了。石爱丽立即为患者做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心肺复苏术动作,同时让值班护士静推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17分钟后,患者苏醒了!
    与此同时,该院急诊科主任郜炎辉刚处理完一名车祸多发伤患者,就一刻不停地赶往一居民小区,抢救一名疑似心梗患者……20时,120急救车将一名酒醉患者送到医院后,急救车司机崔有峰回到急诊科门口那个狭小的休息室。
    推开一扇不起眼的门,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内,桌上的饭盒里残留着早已冰冷的半碗面条。在120出车的空当,急诊科的司机们便趁机在这里稍稍休息……每当急救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他们就会和科里的医生、护士一起迅速出击,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争分夺秒……白班要从8时到次日5时30分,夜班从5时30分到次日8时,逢年过节也没有假期,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披荆斩棘的救命“突击队”
    “每次出车,责任全都压在急救医生、护士和司机的肩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天24小时不停歇,忙起来,脚下恨不得生出一对‘风火轮’来。”郜炎辉这样形容急诊科的工作,“抬担架是个体力活儿,抢救危重患者是个技术活儿,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是个让人头疼的活儿。”
    2016年9月12日22时,一名50岁的急性胸腹痛患者从外院转来。据了解,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中午喝了不少酒,家属以为其是醉酒导致的胃痛,在当地医院按照胃病治疗,但病情始终没有缓解。警惕性极高的郜炎辉,首先考虑这是否为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先让患者做心电图排除心梗,并认真询问了患者发病的过程。当患者说“持续痛了2个多小时,一痛起来后背都痛得厉害”时,他立马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在患者做了主动脉造影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医务人员立即联系上级协作医院并派救护车转运患者。50分钟后,患者被送进上级医院手术室抢救治疗。
    据郜炎辉介绍,像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样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确诊,得不到正确治疗,瘤体一旦破裂,引起大出血,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生死一线,分秒之差,像这样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诊抢救成功案例在这里十分常见。
    为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该院特别设立了由院长与各科专家组成的急救小组,急诊急救医护人员和5辆急救车24小时待命,每台急救车上都配置了便携式急救包、多参数监护仪、心脏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等抢救设备。接到急救任务后,每辆车上一医一护一司机3分钟内出车上路。
    “这样,我们在急救现场、急救车上,就能立即开展抢救工作,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把快速评估信息反馈到院内,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在郜炎辉看来,作为临床急危重症快速诊断、有效抢救的第一环节,快速反应并具备准确判断真实病因的抢救能力,是急救人员打赢与死神的“遭遇战”、让患者转危为安的基本要求。
    作为担负着巩义市及周边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救技术培训等任务的“救命突击队”,巩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在突发心跳骤停、急性心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梗、多发伤急救以及休克、中毒等危重病救治方面能力突出,尤其在心肺复苏和各种中毒抢救方面,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仅2016年,急诊科对第一时间确诊的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及时进行了转院;对第一时间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协助心内科开展急诊PCI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0例,实现了急诊就地溶栓、急诊介入等良好治疗,切实做到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对第一时间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转运、静脉溶栓等治疗,并协助神经内科开展静脉溶栓治疗60例,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的花费明显减少。
与时俱进的抢救“担架队”
    2016年10月的一天深夜,从外院转来一名“突发剧烈背痛2天”的孕妇。该患者之前在当地医院查肝胆胰脾彩超无异常,来后查体发现,其背部脊柱胸段压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肢肌张力减退,双侧巴氏征阳性。(下转第二版)
 
 

编辑:李云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